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北京青少年厭學心理疏導

更新日期:2021-09-18 16:24:10  來源:tokeny.cn

導讀厭學情緒較多地存在于差生之中。這是一種由于學習成績差而產(chǎn)生的自卑感,加上外界的壓力(如教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的恥笑,鄰里的譏諷)厭學情緒較多地存在于差生之中。這是一種由于學習成績差而產(chǎn)生的自卑感,加上外界的壓力(如教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的恥笑,鄰里的譏諷),往往使之失去...

厭學情緒較多地存在于差生之中。這是一種由于學習成績差而產(chǎn)生的自卑感,加上外界的壓力(如教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的恥笑,鄰里的譏諷)

厭學情緒較多地存在于差生之中。這是一種由于學習成績差而產(chǎn)生的自卑感,加上外界的壓力(如教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的恥笑,鄰里的譏諷),往往使之失去信心,于是更加厭惡學習。二是有些差生物以類聚,精力幾乎全化在學習之外,見到上課、作業(yè)就感到頭痛,勉強應付,滋生強烈的厭煩情緒,當然,厭學的也不完全限于差生,一些學習較好的同學,由于某種原因(如感到學習負擔過重,讀書無用等)也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

按理說,學習可以增進知識、掌握技能,應該是一件非常有趣味的樂事,也符合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和好學多問的特點。但為什么一部份同學卻產(chǎn)生厭學心理,除了上面提到的學不好、無心學以外,其他造成厭學心理的客觀因素至少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揠苗助長。苗的生長有其自然規(guī)律,學習也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有些家長仿照體育訓練中大運動量的做法,既違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又不考慮他們的可接受性;使學生不勝負擔,不求甚解也不易消化,久而久之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把本來是饒有興趣的學習視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們對學習的厭煩甚至恐懼心理。

二是一些家長對子女特別寵愛,對他們在學習上沒有要求,過分遷就,甚至有父母替子女越俎代庖的事,造成孩子學習上怕艱苦,不扎實。由于把學習當作過分輕松的事,一旦遇到困難而自己又無力去克服,就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

三是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求過高。有的學校把九十分以下算作"不及格",就要補課。即使有的學生考了九十九分,還要聽家長、教師"為什么丟了這一分"的指責,這種求全責備使學生在學習上喪失信心,并為此惆悵、苦悶、厭煩。

四是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知識貶值"、"腦體勞動待遇倒掛"等等社會影響,也使一部份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于是學習好的學生不想進一步努力,學習差的學生則不想讀書。

五是有些教師教學不得法,這里既有教育思想問題,也有教學藝術(shù)問題。在生源較差的學校,有的教師感到教而無功,他們的厭教情緒也影響到學生學習情緒。在生源較好的學校,有的教師則一心撲在"升學率"上,學生的課余生活、文體活動等等都似乎與他們無關(guān),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單調(diào)乏味,從而萌生厭學心理。同時,有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缺乏藝術(shù)性,一味的滿堂灌,學生似懂非懂,因而在一大堆作業(yè)面前束手無策,產(chǎn)生厭學情緒。

據(jù)了解,厭學情緒在中學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某縣對初三畢業(yè)生曾作過一次升學意向調(diào)查,第一志愿填寫高中的只占畢業(yè)生總數(shù)的13.6%,比計劃數(shù)相差近千人,還有11.4%的學生連志愿書都不填。因此消除厭學心理,解除他們在學習上的困惑,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重大課題。

對厭學心理的疏導:一要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二要家長和教師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對有厭學心理的學生,絕不能用高壓政策:"如果你學不好,下學期就不給你讀了",這正合其心意,那學習更不用功,成績則每況愈下,以致不可收拾。有位家長在疏導其孩子厭學心理方面是值得借鑒的:他的孩子在一年級時考試有兩門不及格,成績是班內(nèi)倒數(shù)第三,受到學校點名批評。當孩子拿回成績要家長寫批語時,這位家長一方面考慮到孩了原有學習基礎差,考得不好,心情一定很沉重,另一方面感到也有自己的責任,于是在批語中寫上"失敗是成功之母,最怕你灰心喪氣,望振作精神,勤學好問,爭取各科及格,"孩子本想會挨一頓訓,結(jié)果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得到鼓勵,提出的要求又不高,感到心情輕松,打消了退學的念頭,學習上反而刻苦起來。后來,這位家長又從孩子的同學口中了解到孩子感到讀書很苦,時逢暑假,驕陽如火,他就有意讓孩子連續(xù)幾天下田勞動,體驗艱苦。然后對他說:"世界上干什么都得吃苦,農(nóng)民沒有因苦而不種田,學生豈能嫌苦而不讀書。不怕苦和累,才能得到豐碩的成果?quot;這使孩子深受啟發(fā),至初二時成績顯著提高,獲得學校頒發(fā)的"進步獎"。由此看來,對孩子進行生動而切合實際的教育,耐心而又充滿希望的鼓勵,有助于克服厭學心理。操之過急,要求過高,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教師對學生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寧肯吃得少些,力求消化。而不讓其撐得慌。關(guān)鍵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并使這種樂趣建立在不斷成功的嘗試上。

在學習上,氣可鼓不可泄,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得當?shù)谋頁P,都會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增長自信心,并對學習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興趣。由此可見,當學生有厭學心理時,應盡可能多鼓勵、多表揚、多肯定,使之在心理上獲得平衡,把在學習上失去的興趣重新找回來。

一般講,一個學生不會一開始就厭惡學習,而往往是由于后來的種種原因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厭學情緒既可以產(chǎn)生,也可以消除。心理研究表明,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學習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內(nèi)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志和毅力,并把學習中所遇到的每一個困難,都當作鍛煉和考驗自己意志和毅力的機會,并相應地開展各種類型的學科競賽,都是激發(fā)學習興趣、鼓動競爭心理、培養(yǎng)和調(diào)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徑。而這一切也都有助于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

至于對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社會原因,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要教育學生懂得,"不學無術(shù)"在社會上終究是不可能立足的。社會要進步,最終還是要靠知識和技術(shù),今天學習上的好壞,將關(guān)系到將來對祖國貢獻的大小。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