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近期一些個案,我有些反思,對于目前關于孩子教育的話題,可謂是除了美國大選的關注外,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了,近年來,我接觸比較多的個案基本都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關聯(lián)。如今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我女兒今年30歲了...
近期一些個案,我有些反思,對于目前關于孩子教育的話題,可謂是除了美國大選的關注外,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了,近年來,我接觸比較多的個案基本都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關聯(lián)。如今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我女兒今年30歲了,回顧這30年的變化,我個人的感覺是孩子們越來越累了。學生的各種問題頻繁出現(xiàn),跳樓自殺的新聞、抑郁、焦慮、恐懼等情況的發(fā)生,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我們要如何教育好我們的孩子,教育的本質是什么,難道就是學習好,聽話那么的簡單么?
我記得我的小時候,吃飯還用糧票,孩子們在一起玩沒有什么玩具,我們創(chuàng)造自己的玩具,大家一起協(xié)助,模擬游戲,女孩子們過家家,男孩子們玩打仗。很多玩具都是我們自己動手做出來的。那個時候的玩就是戶外活動比較多,父母們都很忙,沒有時間管,小伙伴們更多的是一起玩耍,到時間了還要回家把爐子打開,好讓父母回來燒飯。那個時候的作業(yè)很少,玩的時間比較充足,家家的物質生活都差不多。
自九十年代開始,我們的生活有了飛速的發(fā)展,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我們的家庭也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對待孩子的教育也各有不同的要求,社會在變化,人也在變化,其發(fā)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伴隨的教育問題和心理問題也愈來愈多。
我曾經給國外的朋友交流,問及他們的現(xiàn)況,他說美國的孩子也不輕松,有一些家庭特別是低收入的家庭他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幾乎是不怎么管的,中產階級和精英階層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孩子們除了學校的學習也是會上各種輔導班的,但是相對于目前的國內情況,由于國情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育的期望值不一樣,所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孩子們的問題表現(xiàn)也不一樣。就我們國家的孩子來看,有些專家的總結到:九十年代后出生的孩子普遍存在:自我、敏感、容易傷感、需要陪伴;經常與自己獨處,思考力很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由于獨生子女的原因,孩子的孤獨感比較強烈。孩子們沒有兄弟姐妹,沒有朋友伙伴,他們很早就會思考很多“為什么”真的的不知道他們都想些什么。但是通過我的個案可以看到,他們內心渴望伙伴,渴望尊重和理解;希望自己的個性突出與眾不同,希望被認可,成長中的伙伴。但是現(xiàn)實當中父母忙碌,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不斷的學習,過早的讓孩子進入到學習,害怕輸到起跑線上。接踵而來的是孩子被要求,所要達到的目標越來越高,孩子好像在跑馬拉松,氣喘吁吁想停下卻停不下來,好似轉輪車上的“小白鼠”。
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的角色不知何時成為了老師的助手,老師組建的家長群成了快捷通道,大多數是反饋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問題。完不成作業(yè)告家長,上課不守紀律告家長,排隊沒排號告家長......布置的作業(yè)讓家長監(jiān)督,有些作業(yè)量過大,孩子剛上小學幼小銜接還沒有完成,過大的作業(yè)量會讓孩子內心產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學校的老師的壓力,加上家長的給予的壓力,孩子的內心很感覺很累很累。對于我們成人來說那點作業(yè)不多,可是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那就是一種壓力。很多孩子會告訴我說,學習是為媽媽學的,他們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只知道我學習好了媽媽就高興,我學習好了即是犯錯老師不會狠狠兇我。比較一旦開始,痛苦就會到來。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是否思考過他們的痛苦。
孩子的累還有內心背負了太多的情感。一個孩子的出生,背負著兩個家庭的期望。父母的期望,爺爺奶奶的期望,姥姥姥爺的期望,對于老人來說孩子在他們眼里永遠是孩子,有很多家庭的老人代替了父母的作用,父母的教育與老人的教育矛盾。隔代教育問題也是目前比較突出的第一個問題。孩子的成長中很多父母會說:“都是為了你,我才辭職,你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我的付出?!边€有的家長會說:“我沒有上過大學,所以沒有很好的收入和工作,你要好好讀書上個名牌大學。”“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干什么,送快遞掃街??!”“你看看你,你看看別人,你對得起誰???”“你要努力爭取才有希望上好大學,我不舍得花,卻花這么多錢給你補課,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誰?”“我們今天所作的一切這么的辛苦不都是為了你么?”“我們打你罵你是恨鐵不成鋼??!”“我都是為了你!”
我們真的都是為了孩子么?我們真的是在愛他們么?真的么?
有沒有我們把我們的心愿加給了孩子,有沒有我們把我們的希望寄托給了孩子,有沒有我們想要的面子也丟給了孩子呢?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受到了批評,家長接到告狀自己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很多家長會痛罵孩子和打孩子,這樣是愛么?如何我們不管孩子怎么樣,你都能一如既往的關愛他,接納他,不嫌棄他,給予他支持,而不是有條件的愛,這個時候他能不能感受到你的愛?
現(xiàn)在的孩子學業(yè)壓力大,這只是顯性的,而隱性的東西是孩子們承擔了過多的情感壓力,媽媽的、老師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們,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內心建設的極度不穩(wěn)定。我們的孩子所遇到的壓力是雙重的,可以說是三重的,一個是家長,另一個是老師,還有社會。這是全世界沒有的壓力。美國中產和精英階層的孩子一樣不輕松,但是要知道不是為了誰去學習,學習的目的是孩子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家長、老師的要求。當孩子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的時候,即使你沒有錢供養(yǎng)他出國,他一樣有辦法出國留學。
說到這里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對父母家庭收入很微薄,父親出軌常年不回家,媽媽用自己微薄的工資養(yǎng)育她,她從記事開始,就非常的懂事,媽媽因為工作忙還經常倒班,有時候她要跟著奶奶生活,沒有上過學前班,也沒有上過什么補習班,從上小學開始就是一個人寫作業(yè),自己努力學習,生活獨立,媽媽很少操-她的心,有時候還會安慰媽媽。她的媽媽從來沒有給孩子說過什么為了她要怎樣,媽媽說我只有默默的做好自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至于她關鍵是健康成長,我就知足了。媽媽的教育很普通,吃好飯,睡好覺,作業(yè)按時完成就好。孩子從小就對媽媽說:“我長大了要出國留學”,媽媽說:“我沒有錢供你出國”,孩子就說:“我一定能去成,我有辦法”。媽媽以為孩子說說而已,沒想到高中畢業(yè)后她考取了上海一個大學,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爭取出國交流,在回國后自己努力考取了國外的研究生,并獲得全額獎學金,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她出國的費用全家人給湊出來生活費用。這個孩子的成功就在于她知道自己要作什么,學習是為了自己學。她知道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讀書這條捷徑。當然這樣的孩子還是少數,因為特殊的家庭情況,造就了她,也是媽媽的榜樣力量影響了她。由此來看人生是需要體驗的,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這個體驗過程中,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讓他們背負過多的情感壓力,真正的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唯有體驗。我們做為父母能做到孩子考上大學高興,考不上大學做個普通人也高興,不管他們怎樣做什么都是我們的孩子,我們都是他們的父母,我們都愛他們,如果我們這樣做,我想他們不努力都難。因為愛沒有條件,也沒有交換,更沒有負擔。
當今的孩子與我們那個時候的不同還在于,他們對話語權要求很高。我們要尊重孩子,不要總是認為我生了你,養(yǎng)了你,你就要聽我的。我們的教育很多時候父母就是權威,父母的話錯了也要聽,不能頂嘴,不能說不。時代的變遷,孩子通過學習有了更多的思想,這個同時也有了自己的需要的話語權、需要尊重、需要平等的對話。目前的世界進入大統(tǒng)一的時代,各國文化交流出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與西方文化進行了交融,同時也存在碰撞和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父母的思想要轉變,我們的教育也要轉變。在當今的孩子知識面非常寬廣,對于學習的要求和知識的局限,他們已經不再滿足,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通過四通八達的絡、通過資料、通過各種各樣的書籍。但是手機又稱為了一個問題出現(xiàn),看手機電腦免不了上,免不了游戲,這也是孩子與家長的矛盾沖突點,也會稱為與老師的沖突點?,F(xiàn)在的老師講錯了,學生站起來糾正老師,老師感覺沒面子,自己的權威被挑戰(zhàn),如果孩子遭到批評,這個孩子的內心就會受到打擊。在國外學生可以挑戰(zhàn)老師,但是在國內這樣的情況,這個孩子就遭殃了。所以,孩子的教育要根據時代的不同,進行不斷的改革。
高科技發(fā)達的今天我們的孩子現(xiàn)實感越來越弱?!盀槭裁船F(xiàn)今的孩子總是動不動就抑郁了,動不動就跳樓,我們那個時候被打被罵,我們也沒有抑郁想著跳樓啊”當今的孩子怎么了?現(xiàn)今的孩子實在是太弱了,這些其實也是教育的結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一切現(xiàn)實事務都被包辦替代了,他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現(xiàn)今的學校也不想過去,學生出現(xiàn)問題,首先是給學生談心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才會叫家長約談,那個時候家長一個學期去不了幾次。而現(xiàn)在學校老師叫家長的頻率很高,可是還總是問題不斷,這其中沒有提供給孩子處理事務的機會,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與同學的關系,與老師的關系,學習任務的繁重也影響了很多的課外活動,很多的實踐性活動,因為怕?lián)熑?,學校也很少進行組織。我現(xiàn)在記憶最深的是學校老師組織我們的大型集體活動,有游園、徒步、爬山、勞動,還有很多豐富的課外學習小組。而今這些都沒有了,更多的是課外的補習班代替了。在加上現(xiàn)代化的電腦世界,高科技的發(fā)展,戶外的活動越來越少,所有的活動稱為了上的交往。這些都加劇了孩子們的現(xiàn)實感很弱,他們在虛擬的世界體會到真實感,在真實的世界里卻是虛擬感。在上交流活躍,在真實世界里面對面就不知道怎么說話。所以,在這里我也呼吁,我們的學校教育方面可以將過去丟掉的重新拾起來,除了學習,讓還在感受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樂趣,感受學習的東西落地到現(xiàn)實應用中。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輸知識,一個人的頭腦不是硬盤。要把孩子培育成一個心智健康的人,而不是做個沒有情感的高智商機器人。一個沒有現(xiàn)實感的人,到后來他的人格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有個孩子一臉的痛苦給我說:“我覺得活著沒有什么意思,我一點都不快樂,他們讓我干什么就要干什么,不同意就發(fā)脾氣,敢反抗就是拳打腳踢,我沒有感覺學習有什么用,我就是為他們學習的,不是為自己學習的,他們說了,讓我好好學習,將來大學專業(yè)都選好了,他們給我選好了,甚至工作都給我安排好了,房子也給我買了,我的一生都被安排了,一眼就看到頭了,你說我還有啥意思,我就像個寵物,我沒有感覺他們愛我.....我的生命是他們給我的,我做不了自己的主”。孩子的內心是渴望成長的,他們更渴望有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感受和感悟,而不是被操縱被安排。如果被家長這樣的控制和安排,孩子面對強大無比的家長無法說出自己的需求,反抗也不能的時候,就會轉向對自己的攻擊。就會因此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xiàn),造成精神問題、心理疾病和神經癥高發(fā)。家長不渴望自己的孩子優(yōu)秀沒有錯,但是我們應該怎樣先讓他學會做“人”很重要。我們回頭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人往往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不怕失敗,不怕吃苦,思想樂觀,心態(tài)陽光積極,并由很強的意志力和控制力。這些都是從小給他空間,讓他獨立,讓他自主,讓他體會生活與學習,如何做一個“人”得來的。你不停的干擾他,凡是你代辦,凡是你安排,控制他一生,還想讓他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你覺得可能么?一個孩子本來可以翱翔,但是我們父母過度得干預、包辦、控制,猶如剪斷了他得羽翼。等他想飛翔得時候,已經展不開翅膀了。
對于目前兒童、青少年個案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共同性,那就是我們做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學校給予孩子的“空間”也過于狹小,如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尊重理解孩子,讓他們獨立自主,需要我們父母引起的反思。到底是我們是給予的愛太多了,還是給予的控制太多了?到底是孩子不好管教了,還是我們陳舊了?為什么科技越發(fā)達,我們的問題確越多了?這讓我想起榮格說的:隨著科學認識的增長,我們的世界漸漸失去了人性。人類感覺自己在宇宙中孤立無援,因為他脫離了自然界,失去了與自然現(xiàn)象間情感上的“意識同一性”。
原創(chuàng)文章,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