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兒童心理 > 正文
導讀朋友的兒子莫莫今年上五年級了,在外人眼中,莫莫是個性格活潑可愛的孩子,很討人喜歡??墒钱攧e人一問到莫莫的學習時,朋友就忍不住嘆氣,原來莫莫雖然腦瓜聰明,對身邊的事物也都喜歡研究,但卻偏偏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朋友又說到莫莫小的時候其實非常喜歡學習,自己給他買了很多讀物,莫莫也非常喜歡讀,而且每次放學回來,都會匯報今天在學校的收獲,學校老師也常常在朋友面前表揚莫莫。這讓...
朋友的兒子莫莫今年上五年級了,在外人眼中,莫莫是個性格活潑可愛的孩子,很討人喜歡。可是當別人一問到莫莫的學習時,朋友就忍不住嘆氣,原來莫莫雖然腦瓜聰明,對身邊的事物也都喜歡研究,但卻偏偏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
朋友又說到莫莫小的時候其實非常喜歡學習,自己給他買了很多讀物,莫莫也非常喜歡讀,而且每次放學回來,都會匯報今天在學校的收獲,學校老師也常常在朋友面前表揚莫莫。這讓朋友非常高興和自豪,所以,為了能夠讓莫莫學習更多的知識,給他報了各種課程班,把周六周日的時間甚至是每天下午的時間都安排得很滿。
隨著課程的增多,莫莫的學習任務也越來越重,朋友也時不時就會檢查莫莫的作業(yè),要不就是每天讓背誦課文、背單詞,有時背誦完還要再做一套試卷,對莫莫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莫莫開始有了厭學的苗頭!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你的孩子有厭學情緒嗎?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xiàn),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
發(fā)展心理研究表明,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
然而,有關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的僅有21%。
厭學可表現(xiàn)為很多種形式:
孩子變得不愛上學,不愿見老師,甚至每到上學前,孩子就喊“肚子疼”、“頭痛”等;
有的孩子不愿做作業(yè),一看書就犯困;
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
有的孩子雖然也在看書,卻“看不進去”;
不愿大人過問學習上的事情,對父母的詢問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現(xiàn)煩躁,或者轉移話題;
上課時常打不起精神,課后卻十分活躍,表現(xiàn)為“玩不夠”。
面對孩子的厭學,大多數(shù)的情況,父母會很生氣,回到家一頓責問:
----“你為什么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將來你就找不到好工作!”
----“你看看人家小雪,多省心,學習那么認真,成績又好,你就不能學學人家?”
----“我花那么多的錢讓你去學習,去補習,你怎么就不知道用心?”
這樣的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壓力更大,更加自責。
現(xiàn)在孩子學習壓力很大,競爭有這么激烈,學習中,生活中,與同學的交往中,都免不了出現(xiàn)挫折,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孩子們就處于一種無助的狀態(tài),自信心極度缺乏,哪里來的動力去學習,去進步呢?
好孩子和“學霸”也會有厭學恒恒才上一年級,卻已經(jīng)是全校皆知的“小學霸”。尤其是入學測試當天,恒恒精彩的表現(xiàn)讓很多老師目瞪口呆。老師問起恒恒的姓名等基本情況,恒恒并不像其他孩子一樣一個個回答問題,而是很流暢地說完了自我介紹,甚至還用英文講了一段。老師們都很驚訝,接下來又考了他幾個數(shù)學方面的問題,發(fā)現(xiàn)恒恒所掌握的知識已經(jīng)遠遠超過一年級孩子的水平。對恒恒來說,一年級的功課自然不在話下,父母很快將目標鎖定在跳級上。當其他孩子還在學一年級的課本時,父母請的家教已經(jīng)在教恒恒四年級的內容了,他們立志要將恒恒培養(yǎng)成神童。
很快,恒恒的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些不對勁。家教給孩子上課的時候,恒恒不是說肚子疼就是說頭疼,要么就頻繁地上廁所,學習的進度明顯慢了下來,四年級的測試卷,恒恒經(jīng)常做不及格。爸爸媽媽又著急又生氣,這可不是一個神童應有的表現(xiàn),恒恒究竟是怎么了?
后來,恒恒對爸爸媽媽說,他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一年級的內容。爸爸媽媽很生氣,這孩子怎么能“自甘墮落”呢?恒恒的請求被斷然回絕,可是恒恒再也不愿意專心聽家教上課,也不愿意學習新的內容了。很顯然,在重重壓力之下,恒恒產生了厭學情緒,開始逃避學習和上課,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恒恒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但揠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
作為一個有口皆碑的“小學霸”,恒恒的厭學情緒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其實這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父母都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期望,常常用超越孩子實際情況的高標準來要求孩子,甚至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
這種高標準、嚴要求會讓孩子的心靈不堪重負。而且有些“虎爸虎媽”因為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對孩子嚴厲體罰,這更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和畏懼心理,厭學情緒由此產生。
所以不要認為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才會討厭學校、討厭學習,當孩子壓力過大、人際關系不好時,好學生同樣也會產生厭學情緒。
面對孩子厭學這個“頑癥”,你需要這樣來指導如今越來越多孩子厭學情況的出現(xiàn),束手無策的家長們在焦慮的同時也深深地表示無奈。
面對孩子厭學這個“頑癥”,我們應該怎么做?以下幾招可以學習起來:
一,引導孩子鼓起理想的風帆
如今很多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將來成大器,做棟梁。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一些父母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找個好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固然重要,但從小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卻是家庭教育沒有看到的一大問題。只有孩子有了理想,有了自己的奮斗目標,他才會主動學習,才不會厭學。
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以替別人放羊來維持生計。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這時,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的頭頂飛過,并很快消失在遠方。
牧羊人的小兒子問他的父親:“大雁要往哪里飛?”父親回答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彼拇髢鹤诱V劬αw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對父親說:“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 ?/p>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眱蓚€兒子試了試,并沒有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光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于是他飛了兩下,也沒有飛起來。牧羊人肯定地說:“我是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到任何想去的地方?!?/p>
父親的話使兩個兒子產生了飛起來的夢想,并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天,牧羊人帶回一個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動力,使它飛向空中。兩個兒子覺得很好玩兒,照著仿制了幾個,都能成功地飛起來。他們因此興致倍增,并引發(fā)了造飛機的想法。經(jīng)過反復試驗,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誕生了。
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一個遠大的理想可以圓一個遨游藍天的夢想,同樣,一個遠大的理想會讓孩子喜歡上學習。所以,只要我們?yōu)楹⒆訕淞⒁粋€屬于他們的遠大理想,再加上努力實現(xiàn)理想的動力。
學習就像是一部腳踏車,除非你是向前移動,否則你就會搖晃跌倒。
阿拉伯國家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
我們所希望的人生就好像那張餅一樣,是否能烙出滿意的“大餅”,完全取決于烙它的那個“鍋”——目標的限制。
一個孩子要想成才,必須樹立宏偉之志,理想就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而學習目標就是孩子上學時的短期理想。一旦孩子有了正確而遠大的理想,孩子的厭學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
二,父母要修正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有些父母對孩子有過度的期待,反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愿望。他們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孩子,而非讓他們自己體驗和收獲成長。
有一個觀點:給孩子的目標不能太高,要讓他跳一跳就能達到,這樣使他具有努力就能做到的自信,容易讓孩子有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就是孩子前進的最好動力。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就一番偉業(yè),過上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技之長,為立足社會打下基礎。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有點什么特長,就會馬上在心中為孩子確立一個期望值。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在劇中,丁一是上一屆的學生,本來已經(jīng)考上了好大學,卻因為失眠,不得不休學,最后還選擇了跳樓輕生。
丁一失眠,不僅僅是壓力大,而是心理上的痛苦。只因為父母逼得特別緊,他想考一個地質大學,可他父母非逼他考清華北大,每天去補課的時候,他的父母也是逼的緊緊的。
丁一從小都被父母管得很嚴,事事都得接受父母的安排。他唯一一次反抗,也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可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丁一跳樓這個事件,牽動了許多父母的心。
作為父母,要懂得,我們沒有權力向孩子作任何要求,因為每個孩子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意愿。
希望父母不要盲目地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值,更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們的身上,孩子不是為了學習而去學習。沒有哪個父母是不對自己的孩子滿懷期望的,但這個期望值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成長。
三,成績不是衡量好壞的標準,不要過分看重學習成績
作為家長,一定要正確的看待分數(shù)。分數(shù)固然能反應學習情況,但分數(shù)往往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考試分數(shù)出現(xiàn)波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當孩子沒考好的時候,孩子自己心里也不舒服,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的安慰和鼓勵,而不是批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生能力的體現(xiàn)有多方面,是不能簡單靠成績來衡量的。
不以成績論英雄
現(xiàn)在,我們總為孩子身上的壓力擔心,可以說,孩子厭學的種種原因綜合起來,最大的原因還是一個壓力問題。如何搬掉孩子頭上的一座座大山,是解決孩子厭學的首要問題。
這一座座大山是什么造成的呢?是以成績來衡量孩子好壞的錯誤標準造成的。
記得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剛在小學是合唱隊隊員,到中學后,仍被推薦到校合唱隊。因中小學銜接工作沒做好,小剛的學習成績不像在小學時那樣出色了。他的父母是典型的只認成績,不認其他的家長。
于是,小剛的父母就盲目地認為是合唱隊的排練耽誤了小剛的學習,在不征求小剛意見的情況下,他們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并要求讓他退出了合唱隊。
小剛知道后十分生氣,與父母據(jù)理力爭,但父母不注意傾聽孩子的意見,更不體諒孩子的心理感受,堅持己見,硬是讓小剛退出合唱隊。他們認為退出合唱團后,孩子就會一心撲在學習上。
實際上正處于青春期、有較強獨立意識的孩子能輕易服從嗎?
事與愿違,小剛認為父母武斷專行,產生極大逆反心理——與父母對抗:不但不好好學習,還結交一些品德較差的孩子,逃學、閑逛,乃至偷盜……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以成績評好壞的故事,我們做父母的應該覺醒了:不要再以成績作為評論孩子的標準了,那樣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最終走向厭學。
小結:
有很多父母對孩子在學習上要求很嚴,而對自己放任自流,業(yè)余時間不是玩手機、看電視,就是出去吃飯、打牌,有些甚至在家里打麻將。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怎么可能會喜歡學習。
父母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其是孩子小的時候,他的很多言行都是模仿家長而來,因此,要想讓你的孩子喜歡學習,作為父母首先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jīng)】,在這里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