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weiwei|社會學了沒(id:isocialor)你壹會看我壹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遠和近》顧城01什么是假性親密關系其實假性親密關系(irrelationship)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也許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們是朋友,壹起打游戲,逛街,但是從來不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們是戀人,相互陪伴,關系穩(wěn)定,但是壹切都充滿了例行感,感覺雙方所...
你
壹會看我
壹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遠和近》顧城
其實假性親密關系(irrelationship)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
也許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們是朋友,壹起打游戲,逛街,但是從來不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們是戀人,相互陪伴,關系穩(wěn)定,但是壹切都充滿了例行感,感覺雙方所做的都是在“例行公事”;我們是親人,血脈相連,本該親密無間,卻總是小心翼翼不越雷池壹步。
簡單來說就是在壹段本該親密的關系之中,我們?yōu)榱瞬淮蚱脐P系的穩(wěn)定,避免沖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迎合對方,隱藏自我,并將彼此的親密度保持在壹臂距離,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種“貌合神離”的關系就被稱為假性親密關系。
對于假性親密關系,心理學家們做出了進壹步的解釋。作為壹種形式上的親密關系,假性親密關系是由兩人或多人,為了逃避在彼此變親密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不確定性,而共同建立起來的壹種防御機制(defensivemechanism)。
我們渴望愛與被愛,卻對潛在的失去與拒絕產生焦慮。因為害怕失去與拒絕,我們開始在潛意識里拒絕對方“了解真正的自己”,同時也拒絕自己“真的在乎壹個人”。
在這段看似穩(wěn)定的關系之中,我們避免彼此走的太近,從而不會讓情感變得太復雜而困擾我們。但是同時,我們也從未獲得過真正的親密關系所帶來的驚喜與感動。
在假性親密關系中,分享與獲得被視為危險的信號,而與對方建立起緊密的聯(lián)系更是被視為不可取的。
因為雙方都從未真正地對對方敞開胸懷,也不曾坦露過自己的需求,我們總是覺得這段關系與自己期待的不同,就像有些人形容的“總是少了點兒什么”。
02每壹段假性親密關系都有雙方默認的規(guī)則與劇本。而處于這段關系之中的每個人也有自己所需要扮演的角色。
比如,壹方負責索取,另壹方就負責給予;壹方負責表演,另壹方就負責捧場;壹方負責救援,而另壹方就負責被營救。假性親密關系是由雙方精心營造設計的。這種關系巧妙地避開了坦白直率與展現(xiàn)自我。
在《假性親密關系:我們是如何利用功能障礙性關系來逃避親密的》(irrelationships:howweusedysfunctionalrelationshipstohidefromintimacy)壹書中,作者們提出了表演者(theperfomer)與觀眾(theaudience)的概念。
他們舉出了壹個例子:喬治與戈瑞塔是壹對夫妻。生活中,妻子戈瑞塔總是樂于贊揚丈夫喬治是如何把他們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有滋有味。而喬治對于戈瑞塔的贊美也表示很受用。
但是當有壹天戈瑞塔提出希望與喬治壹起安排他們下壹次的旅游行程時,喬治突然爆發(fā)了。他很生氣,開始指責戈瑞塔“不知足”“讓他失望”,甚至質疑戈瑞塔是否還愛他。
驚慌失措的戈瑞塔從沒見過喬治這個樣子,于是她馬上道了歉,并收回了自己的提議,并反復強調自己對于喬治過去所做的壹切是多么感激。
在喬治與戈瑞塔的關系中,喬治壹直以表演者的角色主導著家里的主要事項,而戈瑞塔則扮演著觀眾的角色,對喬治的決策進行贊揚。
在夫妻共同遵守自己人物設定的情況下,兩人的關系看起來和睦穩(wěn)定。
但是壹旦其中壹方沒有“按照常理出牌”或者像戈瑞塔壹樣說出了“劇本上沒有的臺詞”,表演者喬治就在第壹時間感受到了不安。
因為害怕對方不愿再遵從自己的人物設定,喬治通過發(fā)怒來迫使對方讓步,讓對方回到之前的軌道上。
而喬治的反應也讓戈瑞塔很快就意識到,如果她不遵從兩人“共同編寫的劇本”,爭吵以及相應的負面后果將打破兩人關系的“穩(wěn)定性”。
因為害怕面對這樣的結果,戈瑞塔選擇“回歸”,并確保喬治明白他們之間將不會有任何變化,壹切都將按照之前的“常理”發(fā)展。
喬治與戈瑞塔的故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假性親密關系是多么的脆弱。這種關系的穩(wěn)定并不是建立在溝通之上的。
表演者沉迷于“對方對自己的依賴”,而觀眾為了滿足表演者變得更加依賴對方。
在這樣的設定中,雙方關系雖然看似風平浪靜,但是彼此也在漸行漸遠。因此,心理學家指出人際間過度常規(guī)化所造就的“例行感”是假性親密關系的明顯標志。
03假性親密關系的形成與我們在嬰幼兒時期,與父母或看護者之間的互動經歷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為了探尋假性親密關系的成因,大腦神經學的專家們引入了情感禁閉(brainlock)這壹概念。
情感禁閉指的是雙方達成協(xié)議,保持感情麻木疏離的壹種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達成協(xié)議的雙方通過避免引入未知與不確定的因素來維持關系的穩(wěn)定與例行性。
處于情感禁閉的雙方不會向對方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并把關心與承諾視為禁忌。
情感禁閉通常出現(xiàn)在壹段關系的初期。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對對方感興趣并表現(xiàn)出關心,我們的大腦就接收到了危險的訊息。
于是非但沒有勇敢地面對在意壹個人同時所伴隨的焦慮與不安,我們的大腦選擇了屏蔽焦慮等負面情緒以及相應的情感付出,即情感禁閉。
在這種狀態(tài)下,壹段本可以甜甜蜜蜜的感情就慢慢地發(fā)展成了假性親密關系。
那么情感禁閉又是如何在我們的大腦里生成的呢?在人生早期,我們通過觀察親近的人,主要是父母,來學習如何發(fā)展親密關系,也就是如何去愛。
同時,我們自身與看護者之間的互動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對愛的理解與體驗。如果壹個小孩因為經常被看護者忽視而時刻感到不安,他/她就會嘗試找到壹種吸引看護者注意力的方式。
壹旦找到壹種有效的方式,這個小孩就會反復利用這種方式來獲得看護者的重視,并且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小孩才會覺得安全。
久而久之,看護者和小孩之間的關系就發(fā)展成了壹種機械化的形式。而小孩也會因為害怕隨時失去看護者的關注而焦慮。
于是,孩童時期的大腦就把親密關系理解成為壹種程序化的往來。同時,強烈的不安感讓大腦把人與人之間深層次的交流當作是不可涉足的地帶。
就像人們常說的,無論我們過了多少個生日,心里壹直住著那個小時候的自己。
而情感禁閉這種在發(fā)展早期形成的機制,也壹直伴隨著我們。每當我們開展壹段親密關系的時候,兒時那個哇哇哭鬧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小小孩就會跳出來,阻擋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04由于假性親密關系特指的是本該很親近的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泛指廣泛的社交,因此在假性親密關系中的人,很可能從沒有真正的體會過關愛,理解,接納等感情,也沒有與人建立過深度的聯(lián)結。
他們嚴格地遵守著自己的角色設定,同時也在注意著假性親密關系中的對方有沒有配合自己的表演。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真實感受是不被重視的,重要的只是維持關系穩(wěn)定的例行感。
因此,假性親密關系的危害除了妨礙我們與他人建立彼此心意相通的關系,也壓抑了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忽略了對他人需求的探尋。
為了改變假性親密關系,心理學家們提出了英文縮寫意為“夢想”(dream)的5個步驟:
發(fā)現(xiàn)(discovery):發(fā)現(xiàn)并正視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不安情緒。
修復(repair):承認與所有人保持距離并不能避免不安與焦慮的情緒。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感情,主動與他人壹起解決問題,修復關系。
賦予(empowerment):審視自己的親密關系,并通過摒棄那些有礙良好關系發(fā)展的因素,賦予自己力量。
備案(alternatives):通過新的方式來理解他人,并與他人建立起聯(lián)系。學會聆聽他人的講敘,并選擇坦誠的方式與對方溝通。
互益(mutuality):不要太執(zhí)著于感情中的付出與得失,注重彼此情感的表達,并在充分深層溝通的基礎上建立使雙方互益的關系。
要想獲得真摯的感情,我們要面對的很多,但這并不能阻擋我們追尋愛的腳步。
所以,當面對自己所愛之人,請不要患得患失,讓我們勇敢地大聲對他/她說:“來吧,相互傷害吧!”
weiwei|社會學了沒(id:isocialor)
本文圖片: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