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暖暖丨壹心理專欄這是壹個24歲男孩求助的問題:“我有嚴重的焦慮和強迫思維,很擔心,緊張,總是害怕說錯話做錯事。但是吃藥不管用,找過催眠師也沒有用,后來聽到你的催眠整個人就放松下來了,我現在很努力去改變,想要掙脫出來……”于是我請他講講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壹講,我就知道大多數問題出在哪里了。男孩的父母從小就很寵他,什么事情都不讓他做,如果他想做個決定,必須征求家人意見。假如不聽,母親就會在旁邊...
暖暖丨壹心理專欄
這是壹個24歲男孩求助的問題:“我有嚴重的焦慮和強迫思維,很擔心,緊張,總是害怕說錯話做錯事。但是吃藥不管用,找過催眠師也沒有用,后來聽到你的催眠整個人就放松下來了,我現在很努力去改變,想要掙脫出來……”
于是我請他講講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壹講,我就知道大多數問題出在哪里了。
男孩的父母從小就很寵他,什么事情都不讓他做,如果他想做個決定,必須征求家人意見。假如不聽,母親就會在旁邊苦口婆心地勸說,直到他接受為止。而父親則是“說不聽,直接揍”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
按他的理解,他的父母是怕他受到傷害,害怕他走彎路,所以采取了這種強迫的手段,他們的出發(fā)點是“為我好”。于是他放棄了抗爭,放棄了為自己說話的權利,選擇了默默的接受。他告訴我,雖然父母都很疼他,但是他卻感覺不到“愛”“從小沒被夸過”“總感覺力不從心,別人行,而我不行”,然而如果真的有人關心他,他卻又感到“很惡心”,不能夠接受。
我們從壹出生,就從壹個確定的環(huán)境被推到壹個不確定的環(huán)境之中,從那時開始,我們就感受了到對未知的恐懼。小孩最早的安全感就來自于父母,當我們還是嬰兒時,只要母親存在,就足以讓我們感到安全和溫暖。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母親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xiāng)。而父親則代表人類生存的另壹個極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小孩生活上的安全感,父親的任務則是指導小孩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困難,代表的是壹種力量和價值感。
在這個個例中,父母的言行帶給他的認知是不安全的,充滿危險的,所以“你要聽我們的”,因為“只有我們是對你好的”,而在小孩的心中父母就是權威,也是唯壹依賴的對象,所以小孩的潛意識里,被動的接收了這樣的認知模式。
男孩的媽媽苦口婆心式的嘮叨,就是壹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她的目的是讓他接受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家庭中常見的“軟暴力”。小孩是無力抗爭的,所以選擇了接受,然而這違反了他內心真實的意愿。這種被壓制的情緒具體表現出來便是,如果有人想要親近他,關心他,他反而會感到“惡心”,而去主動躲避。
小孩的成長需要父親的寬容和正確引導,男孩的父親簡單粗暴,導致象征父親力量的缺失與自我價值感降低,他潛意識里接受到的信息是“我不夠好”,所以在他身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不自信,和別人說話總是力不從心。
在我與個案的接觸交談中,他使用最多的壹個詞就是“你肯定不相信”,他的內心是缺乏力量的,無助的,對這個世界敏感而又充滿了恐懼。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自我成長的需要,如果這種自由受到限制,就會以另壹種形式表現出抗爭意識。比如,之前家長帶他做過的催眠治療,但是沒有效果,原因就是他內心的抵制與抗爭所導致的結果。
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母親應該相信生活,不要把惶恐不安的情緒傳染給小孩,父親要寬容耐心,不應咄咄逼人、專橫武斷,要讓小孩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信心,引導小孩的自我意識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