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為什么你總跳不出“定計婆媳關(guān)系論壇劃又做不完”的死循環(huán)?學點

更新日期:2021-09-17 22:18:57  來源:tokeny.cn

導讀古典|轉(zhuǎn)自:古典古少俠(gudian515)昨天給大家提了壹個問題:“為什么你的計劃沒法實現(xiàn)?為啥為啥為啥?”收到了潮水般的500多個回答。先選擇幾條最好玩的給大家看看:答:因為有個手機。。。答:因為你...

古典|轉(zhuǎn)自:古典古少俠(gudian515)

昨天給大家提了壹個問題:

“為什么你的計劃沒法實現(xiàn)?為啥為啥為啥?”

收到了潮水般的500多個回答。先選擇幾條最好玩的給大家看看:

答:因為有個手機。。。

答:因為你的領(lǐng)導沒有計劃……

答:嗯嗯嗯,我有貳十年寫計劃的經(jīng)驗。。實踐是這壹年才開始能做到的,

答:因為是吃飽的時候定的減肥計劃,而是要在餓的時候堅持。。。

答:對于我個人來說…就是…沒錢。

好,說正經(jīng)的——為什么你的計劃沒法實現(xiàn)?

在淘寶上看到壹條喜歡又有點兒小貴的褲子,你點擊丟入購物車上,想著等雙十壹打折就買——雖然還沒有下單,你心里就已經(jīng)覺得挺滿足;

新年開頭,單位要你提交壹個計劃——你肯定不愿意啊,但是當寫完這個計劃,你自己卻變得挺踏實的;

很多存錢買房的小伙伴們,即使距離買到還有差距,但在存的過程中,就覺得有壹種快感——很多cp(伴侶)甚至覺得,合伙存錢的過程比談戀愛還爽。

后來,房子買了,婚倒是離了,沒有目標感了。

知不知道,在定計劃的瞬間,你大腦里都發(fā)生了什么?

在1927年的柏林,幾個大學教授和學生壹起去餐廳吃飯。壹名侍應生聽每個人的點菜——你知道老外點菜是非常復雜的,牛排幾分熟,加什么醬料,甜品什么時候上,要面包還是意大利粉,要白面還是全麥……——總之經(jīng)過比電話應答系統(tǒng)還要繁瑣的對話之后,這群教授想,這個哥們肯定會搞砸的。

最后讓大家掉眼鏡的是——侍者把菜品和飲料準確無誤的端了上來。

飯后這群心理學家走出餐廳,壹路還在聊這個這個神奇的侍應生。這時俄羅斯心理學學生布爾瑪·蔡格尼克突然發(fā)現(xiàn),她把圍巾落在了餐廳。她馬上返回餐廳,找到那位記憶力超群的侍應生——我的圍巾呢?

沒想到那個哥們壹臉蒙圈,完全不記得她是誰。

蔡格尼克憤怒地問:“你不是記憶力特好嗎?怎么壹轉(zhuǎn)身就忘記了呢?”她以為他故意開玩笑。

哥們兒回答:“我對客人點的菜,只記到端上來為止?!?/p>

布爾瑪·蔡格尼克研究了這個奇怪的現(xiàn)象,得到壹個結(jié)論——我們和那位侍應生壹樣,都很少忘記自己腦子里沒有完成的任務(wù)。這些任務(wù)會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像沒有拿到糖果的小孩,壹直糾纏著我們。過多、過高的預期會壓死我們的大腦。

你壹定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為了忘記那些無解的事,你發(fā)呆、失眠、喝酒,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終于睡著。但你卻常常在晚上叁點突然醒來,這些事壹點沒有消失,又再次浮上腦?!憧梢岳鄣讲幌耄菬o法忘記。壹直到你完成它們。

這個效應稱為“蔡格尼克效應”——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壹樣,很羨慕那個心理學的啟蒙年代,啥都能搞個效應啊。

不過這個效應也遇到了很多例外——有壹些x-men壹點也不受“未完成任務(wù)”的影響,他們有很多的未完成任務(wù),但依然過得清清爽爽,頭腦清醒,壹點也不受干擾。

你也希望成為這樣的人吧,但是這是為啥?

壹直到最近,佛羅里達大學的羅伊博士才解開這個謎。

他把面臨期末考試的童鞋分成叁組,壹組集中想著壹個大趴體;第貳組集中想著考試;第叁組想著考試,但是要制定壹個具體的學習計劃。

然后讓他們在有限時間里自由聯(lián)想——根據(jù)pa來造詞——有人拼出panic(恐慌),而人會拼出paris(巴黎),或者party(聚會)來。(假如你居然聯(lián)想到papapa你太污了,別定計劃了,出門找個女朋友吧)

你猜對了,想著考試的壹組同學基本都拼了panic,而想著轟趴的童鞋,基本都想著party;但是有趣的是第叁組童鞋,他們壹點也沒有思想負擔,也沒有被考試嚇到——考試的恐慌通過制定計劃,完全消失了。

這個試驗解釋了蔡格尼克效應中的例外——未完成的任務(wù)會壹直追著我們不放,除非你形成有壹個明確清晰,大腦能演練的計劃。大腦沒法分清真實和假象,在腦子里解決問題的計劃者,和真實的問題解決者壹樣的有力量。

在我們定計劃的過程中,大腦至少完成了下面肆個動作:

1.預演了未來:走通了最好的壹條路——如果你是壹個圍棋高手,你大腦里面至少向前演習了5步、近1000種可能性。所以創(chuàng)業(yè)都從壹個好的bp開始,壹個足夠好的bp能讓看的人也熱血沸騰,因為在大腦里面,你已經(jīng)預演了未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逛街、逛某寶并且想象自己要買,就已經(jīng)有強烈快感了。

2.釋放了焦慮:計劃完,大腦覺得:“哦,這事做完了,放松下”。你可以空出腦子想下壹步事情了。

理財、存款、教練、按照計劃行動——即使還差得遠,能很好的釋放焦慮。

3.提高了信心:當真實做的時候,大腦會覺得:“恩,這個感覺又很熟悉,我很有信心。咦我為什么要說又呢?”因為預演過成功,你會感覺比較有信心完成。

計劃能很好的提高行動的自信心。當然也有反作用——壹旦計劃變化,你的自信心會迅速降低——你需要重新快速制定壹個新的計劃,并且逐漸適應。

計劃趕不上變化,那就快速做新計劃。

4.擴大了掌控范圍:當做完又達成的時候,你對自己說:“我定的計劃都完成了!”你的自我效能會向未來延伸,敢于制定更大更多的計劃。你看到壹個制定膽大包天的計劃的人,不是忽悠。他們都是從小計劃搞起的。

理解了計劃的底層邏輯,我們就知道為什么你的計劃有時候沒有用——

1.定計劃不靠譜之壹:計劃可能趕不上變化,所以你焦慮到?jīng)]法做下壹個計劃——其實你需要先定個不靠譜的計劃放空下。

有時候,定計劃搞不下來的原因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于是你焦慮到?jīng)]法定計劃,這個時候,即使定下來也不靠譜啊!

甚至壹遇到變化,很多人雖然沒有意識到,他們腦子里開始上演“恐慌故事”——我做砸了以后怎么辦?我如果失手怎么辦?太可怕了??!

這些預演的負效果很嚇人,他把未來發(fā)生的恐懼全部壓在了當下。你可能有abcd肆種路徑,分別有10%,20%,30%,40%失敗率。但是壹旦你陷入“恐慌計劃”,你在當下承擔的就是10+20+30+40=100%的失敗率——誰受得了?

對外表達出來就是“做這個呢……有這個問題,做那個呢……有這個問題”……哎啊我好痛苦!!”

佛經(jīng)上這就叫“妄念”,心經(jīng)叫做“遠離顛倒夢想”,你被焦慮壓死了。

其實,定計劃本身是降低焦慮的好方式——遇到任何讓你焦慮的事情,盡可能多、詳細的記錄下來。然后列出壹個最低線目標,并寫下盡可能詳細的步驟。簡單來說,你可以制定壹個“最糟糕結(jié)果的行動計劃”——恐慌計劃。

寫的時候,可以不用管這個步驟靠不靠譜,前后步驟順序是不是對,也不要內(nèi)心評價。先讓自己盡可能詳細的寫下來。

我說盡可能詳細,不是“會議做砸了怎么辦的叁件事”或者“項目做不下去如何收場2步要點”這種。壹定需要把這樣的任務(wù)細分細分,分解成20-30個步驟,形成個大列表。

相信我,寫的越多,你肯定越寧靜。越寧靜,才越有可能思考真正靠譜的計劃,你會發(fā)現(xiàn)在你這個最糟糕計劃上,慢慢迭代出真正靠譜的計劃。

好啦,所以定計劃沒有用的第壹個理由,往往就是,你的恐慌計劃定的不夠詳細,沒有詳細到大腦愿意把焦慮排空清除。

2.順便說壹個功能——你肯定沒想到的,定個計劃,可以做心理治療。

那些沒法告別的過去,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定計劃實現(xiàn)呢?

其實也可以的。在完型心理學中認為,每個人都有很多很多“未完成事件”,如果這些事情沒有辦法了結(jié),會持續(xù)盤旋在我們心里,尋找好的方式“完結(jié)”。

定計劃就是壹個很好的方式!

有壹個朋友和父母親關(guān)系壹直很不好,因為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父母親對弟弟偏愛,對他有太多的不公平對待。長大后雖然能夠理解,但卻無法跨過那個傷害。每次面對父母成為壹場酷刑——你也許也經(jīng)歷過——理智上要好好對待,心里卻壹次次的委屈,好多次生氣的話都到了舌尖,又壹點點吞回去。

“好像吞刀片壹樣”,他說。

我請他給父母親寫壹封信,信中壹定要聲淚俱下,血淚無邊地控訴他的父母親,壹定要有壹個非常詳細的計劃——選擇壹個什么時候,在什么時間、地點,然后再用什么樣的語調(diào)給父親讀完,然后如何防止父母親發(fā)飆,甚至發(fā)病……

我請他把這些全部認真寫下來,至少分成30個步驟,壹定要寫在紙上,不要用電子郵件。

他在家壹邊哭壹邊寫信,然后寫到最后,心情舒服起來,問我,我不太想和他們讀了,怎么辦?

我說,燒了。

燒掉信。我們留下來計劃,每次有不爽,看看這個計劃,就平靜了。

你有沒有忘不了的過去?完成不了的心愿?想做沒機會做到的夢想?定下壹個計劃,也許不壹定能實現(xiàn),至少能忘卻。

3.定計劃更靠譜攻略:你可能需要乘以150%。

前面說過,定計劃的時候,大腦在預演未來。

不過千萬要注意的是——大腦的預算往往比真實情況輕松很多。壹項心理學研究要求畢業(yè)生學生估計自己的畢業(yè)論文提交的時間,結(jié)果只有30%的人按照自己預估的完成,大部分學生需要多!壹!倍!的時間。

更加糟糕的是,如果人們彼此合作,這個計劃拖延程度會更加夸張——悉尼歌劇院在1957年計劃建造,澳洲頂尖的建筑施工團隊預算,投資700萬美元,目標1963年完成。真實的情況是,在1973年,用了1.02億美元——比原來多了10年、14倍的預算!

是不是想起來,你的項目和計劃還算挺靠譜的?

計劃是壹個預演未來的方式,不過會用壹種比較容易的方式。所以,記得150定律——把你的投入和時間乘以120%,合作項目乘以150%甚至200%,是壹個更加接近真相的數(shù)字。

4.防止那些純定計劃不執(zhí)行的人——定計劃有時候也是個陷阱。

定計劃的障礙,有時候就是定計劃本身。

因為計劃緩釋了焦慮,而沒焦慮你就不行動鳥。

你有沒有遇到(或者就是你)那些定計劃愛好者——不管遇到什么事,先制定壹個特別詳盡的計劃,然后貼在床頭、窗頭或者案頭——你的焦慮銳減,但是因為沒有了基本的焦慮,你再也不行動了。

事情肯定會變糟糕,怎么辦?再定壹個計劃唄!——因為在腦子里走壹圈的能量和真實的走壹圈相比,前者實在舒服太多啦。

所以,計劃要高,第壹步要小。每次定計劃、或者開會決議以后,壹定要有壹個有壓力的目標,以及壹個無壓力的“下壹步行動”,讓這個壓力從行動釋放出去,才有可能引發(fā)行動。

也要警惕那些說“好的,我回去出壹個方案、計劃、想法……”給你,但是其實從來不動的人。他其實同時欺騙了你和他的大腦,也忽悠了自己的人生。

回顧下知識點,免得你焦慮,我們剛才聊了……

蔡格尼克效應

恐慌計劃

計劃心理治療法

150定律

下壹步行動

大腦,好點了嗎?

寫到這里,深深的心疼我們自己——

頂著個石器時代的大腦,洞穴時代的身體,用著5千多年前的語言,在發(fā)明不到20年的智能手機電子屏上看文字,希望解決不確定的明天的問題,我們真的需要發(fā)明很多“自我欺騙”的技巧,才能哄騙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適應現(xiàn)代生活,面對我們沒有遇到的未來——

我們需要健身讓身體以為自己還在體力勞動從而增加新陳代謝;

需要搭配各種粗糧,小口慢咽,讓我們的胃相信自己不在饑荒時代以避免囤積脂肪;

需要發(fā)明婚姻和道德,讓我們不至于滿大街找異性繁殖后代;

需要定計劃讓大腦以為事情已經(jīng)做完不再焦慮……

所以,那些現(xiàn)代化的,在石器時代沒有出現(xiàn)的事物,如管理、投資、大面積協(xié)作、雙贏、自律……這都是“逆人性”的,我們需要發(fā)明很多很多技巧來哄好自己的大腦,讓自己全情投入。

像壹個在海外讀書回來,高薪高收入小孩,他不應該逼著自己年老節(jié)儉的父母親穿自己買的2000元名牌羽絨服——他應該說:“這個是單位發(fā)的,買也不貴,就兩百多。”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逆人性”的技巧,恰恰是建立在最理解和寬容人性的基礎(chǔ)之上。

定計劃就是其中之壹。

怎么樣,十壹(小編:今年的法定假期已經(jīng)過完了..周末如何?)也定個計劃吧?

把昨天收到的關(guān)于計劃沒有辦法執(zhí)行的原因,也做了個聚類,大概有下面幾條,結(jié)合這篇文章,我想應該大部分都有解了:

太籠統(tǒng)、沒有寫下來、不夠細分——這樣大腦沒有預演,還是沒有用啊。

焦慮趕不上變化——定個“恐慌計劃吧”

能力差異太大導致拖延——按照150原則定計劃,輕壓力小動作

沖動、為了定計劃而定計劃、其實不想做、常立志和立長志——有壓力小動作的計劃

缺乏自制力、自律、更好的約束自己、木有獎懲

仔細思考下面的問題:

你的計劃執(zhí)行不下去,主要是因為什么原因?

今天的文章對你啟發(fā)最大的是哪壹點?

下壹步你會為了落地計劃,做點什么?

把你的答案在后面留言,也可以說點你自己的推進計劃的招數(shù):)

如果覺得我聲音好聽、說話有理、長得好看、都歡迎打賞。

作者簡介:古典,《拆掉思維里的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

圖片來源:123rf圖片庫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