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杉朋友打電話來,有些不悅。她說相處要好的朋友藍,因為闌尾手術,住院了,今天出院才被告知,心里除了酸酸的,竟有壹些憤怒:“為什么就不能說壹句呢?我完全可以請幾天假去照顧她啊,都不知道小姑娘壹個人,是怎么搞定了住院的這些日子?!鼻∏墒枪餐J識的朋友,我打電話過去問候,也順便“責問”:“生病怎么都不打個招呼呢,我們這些朋友,陪陪你也好啊,同為北漂,最親的不就是這些朋友嗎?”藍笑著說:“小"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都市人:為什么你越來越不愿意接受初中心理健康手抄報別人幫助?

更新日期:2021-09-13 13:41:26  來源:tokeny.cn

導讀">文|若杉朋友打電話來,有些不悅。她說相處要好的朋友藍,因為闌尾手術,住院了,今天出院才被告知,心里除了酸酸的,竟有壹些憤怒:“為什么就不能說壹句呢?我完全可以請幾天假去照顧她啊,都不知道小姑娘壹個人,是怎么搞定了住院的這些日子。”恰巧是共同認識的朋友,我打電話過去問候,也順便“責問”:“生病怎么都不打個招呼呢,我們這些朋友,陪陪你也好啊,同為北漂,最親的不就是這些朋友嗎?”藍笑著說:“小...

">


文|若杉


朋友打電話來,有些不悅。


她說相處要好的朋友藍,因為闌尾手術,住院了,今天出院才被告知,心里除了酸酸的,竟有壹些憤怒:“為什么就不能說壹句呢?我完全可以請幾天假去照顧她啊,都不知道小姑娘壹個人,是怎么搞定了住院的這些日子?!?/p>


恰巧是共同認識的朋友,我打電話過去問候,也順便“責問”:“生病怎么都不打個招呼呢,我們這些朋友,陪陪你也好啊,同為北漂,最親的不就是這些朋友嗎?”

藍笑著說:“小病小病,哪用的著這么興師動眾,這些年壹個人,什么搞不定???有醫(yī)生,實在不行還有護工,花點錢就搞定了。你們壹年,好不容易有幾天年假,又得出去旅行,又得回老家看父母,哪舍得讓你們?yōu)榱宋依速M?”

聽她這么說,我竟鼻子壹酸,有些想哭,內心也隱隱地有些受傷:不都是朋友嗎,何至于此?

但同時,我也太明白,這樣堅強、仿佛不需要別人幫助的藍,不是這個城市里的唯壹。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不麻煩別人”成了我們在這個城市里奉行的處世之道,“能用錢解決的事兒,就別用交情”成了我們埋在心底的圣經。

見慣了別人怒斥不識相、不懂分寸的朋友:“我憑什么要幫你?!”此刻,我在想,輕易麻煩別人,把占用別人的時間、資源當作理所應當,固然是不好的??墒牵袼{這樣,壹個人扛下了所有事,就真的好嗎?


01為什么,我們越來越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掛了電話,明明感覺那些“我找你家借個蔥,你找我家借個醋,煮餃子我?guī)湍愣嘀笠挤荨钡耐晟钸€在眼前,卻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連接受別人幫助,都這么謹慎了……

想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體諒。


都市里,尤其是北上廣這樣的壹線城市里,大概每個人都太清楚自己的忙碌,和別人的辛苦。


每日快節(jié)奏的生活下,那不多的假期,希望留給家人,亦或是周陸早上壹個不被打擾的懶覺。還有那僅有的、為數不多的長假,也留給了老家的父母和壹年壹次的旅行。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太懂得,隨口說出的“能不能幫我壹下”,于他人而言,分量可能并不輕。于是,出于這種彼此的體諒,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選擇了,自己的事兒自己扛。

不僅如此,大家也太害怕“欠”的感覺。


大概是城市里擁有了太多可以用錢換來的服務和幫助,打掃有保潔阿姨,收快遞有站點,下水道堵了、水管壞了,有物業(yè)……于是,我們選擇用不多的錢來換取服務,而不是去麻煩身邊的朋友,因為太害怕,那種似乎欠了別人點什么的感覺。


商業(yè)社會越完善,大家內心的那桿公平秤,也會越來越敏感。我們寧愿用錢換服務,這種簡單的方式,求得內心的平衡,也不愿背負那種“欠”的感覺,誰知道,今后要怎么還呢?

此外,“不求助”是壹種群體意識。


不管是誰,當說出“麻煩你幫我壹下”的時候,都是需要勇氣的,因為這或多或少都證明了,“我比你弱”。而我們的內心,又有誰愿意承認這壹點呢?尤其是城市里打拼的人們,看慣了“勝者為王”,承認“弱小”便是更艱難的壹件事。


當所有人,都喜歡梗著脖子、硬撐著告訴別人“我可以”的時候,“不求助”變成了壹種群體意識。

我們不喜歡求助,也便有更少的機會接受別人幫助,甚至有時候,哪怕遇到困難,都忘了還有“求助”這壹個選項。


02其實,每個人都有壹顆想幫助別人的心


可事實上,當我們越來越強大,當社會服務體系越來越完善,我們在無意識中,被剝奪了另外壹項權利——幫助別人。就像我的朋友,藍,在原本在可以求助的時候,選擇了獨自面對,作為朋友,我的心里有些受傷壹樣。

其實,幫助別人可以給我們帶來回報。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所說:“人們不會看重善行的,除非善行能給自己帶來好處。”

社會交換理論告訴我們,壹個人對他與另壹個人的交往或友誼所得到的報酬和所付出的代價是心中有數的。

事實上,某些看起來無私的行為,比如獻血,也很難說我們在內心沒有盤算過什么。但我們所要求的回報,并不壹定是物質的。


比如,我們會因為幫助而獲得稱贊,獲得感謝,也因此,我們會不自覺的去幫助那些對我們有吸引力的人,幫助那些我們渴望得到其贊許的人。

幫助別人有助于自我價值感的提升。你有沒有體驗過,那種在幫助完別人以后,內心升騰起來的溫暖的感覺。比如:


地鐵里,幫柔弱的姑娘提了行李箱;

工作上,幫新來的同事裝了新的工作軟件,說壹句“有事找我”;

遇到迷路的人,又說不清楚,親自把他帶到了目的地……


這些時刻,心底會不自覺的涌出壹種“我還不錯”的感覺,這便是自我價值感的體現。

幫助別人會讓你獲得好心情。


我的來訪者曾經講過這樣壹個例子,某天,他剛被領導批評,心情很差,下班在地鐵上,聽壹個流浪歌手唱歌,覺得很感動,掏出100元給了這位歌手,說了壹句:“哥們兒,唱得不錯,加油!”他告訴我,那壹天,他異常開心,像得到了棒棒糖的小孩。


03你來我往中,才有人和人的溫度


我曾和很多人壹樣,以為都市是“快節(jié)奏”、“冷漠”的代名詞,也習慣了和對門的鄰居在偶爾碰面的時候,微微壹笑,禮貌而疏遠。

直到有壹天,我因為有急事,要寄壹個快遞,又趕著出門上班,來不及等快遞員來取。無奈之下,鼓起勇氣,敲響了鄰居的門,有點怯怯地問她:“能不能把快遞放在你這里,壹會兒快遞員來取?!?/p>

沒想到,鄰居姑娘,連說了叁個“當然可以”,看著她眼里閃著的光,我突然明白,其實,她也在等這樣壹個時刻,能讓我們彼此產生連接,換句話說,她在等著作為鄰居的我,去麻煩她。

再后來,我下班帶了新鮮的水果給她,電梯里碰到,也會閑聊幾句,看到對方門口有快遞,直接幫忙收好,留個條給對方,這樣壹來壹回,便熟絡起來,慢慢地,也成了朋友。

也是這壹次的經驗,讓我明白,城市的冷漠,并不是我們已經堅強到不需要人幫助,也不是我們心之戚戚,害怕受傷,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只是缺乏壹個,認識彼此的機會。

所以,嘗試去做那個破冰的人,哪怕是麻煩別人,也好過彼此的默然。記得不吝惜提供自己的幫助,也坦然的去接受他人的幫助。

搬家,你自可以找搬家公司,簡單快捷,也可以試著麻煩壹下朋友,請他們幫你。然后,在搬家之后,壹起在暮色下,來壹頓火鍋,豈不愜意?重要的是,彼此的壹來壹往,情誼才更深厚。

生病,大膽給朋友打個電話:“能不能陪陪我?”當然,在她午夜脆弱,需要傾訴時,也請你不要丟下她。

迷路,大膽去問身邊的人,下壹次,當你遇到壹個迷路的人,熱情的為他解答就好。

我們在幫助別人與接受幫助時,或壹份情誼,或美好的心態(tài),都必然有所得。

城市的發(fā)展,種種服務的完善,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舒適、便捷,而不是更孤立。每個人都不能獨立存在,所以,于你,于我,都需要在你來我往中,建立情誼,熟悉彼此,讓這個城市更有溫度。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