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安之|壹心理專欄作者生無所戀。沒有喜悅,沒有傷感,什么都沒有,同時也就沒有繼續(xù)生活的意義。我很獨立,我很平和,只是跟別人都是泛泛之交。人和人看起來那么和氣,實則內心隔著鴻溝。你不知道你的無奈之事會被人怎樣評判,當你忍無可忍跟別人講了自己最脆弱的事情,別人只會說壹些不痛不癢的話?;蛟S在說自己難受的時候,并不想讓他們告訴自己去醫(yī)...
安之|壹心理專欄作者
生無所戀。沒有喜悅,沒有傷感,什么都沒有,同時也就沒有繼續(xù)生活的意義。我很獨立,我很平和,只是跟別人都是泛泛之交。人和人看起來那么和氣,實則內心隔著鴻溝。你不知道你的無奈之事會被人怎樣評判,當你忍無可忍跟別人講了自己最脆弱的事情,別人只會說壹些不痛不癢的話?;蛟S在說自己難受的時候,并不想讓他們告訴自己去醫(yī)院、多喝水之類的廢話,只是希望有人能說壹句真正關心自己的話。
這樣的關系水平我還可以接受,因為有人能讓你用來吐槽已經不錯了。不過,這種悲涼的感受仍然無法抵擋。我會讓自己忙起來,讀了很多理性邏輯的書籍,但人總要靜下來,因此我夜夜失眠,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讀了很多心理學或心理咨詢的書籍,也做過壹個療程的心理咨詢,通過跟那位咨詢師做oh卡牌,探索了原生家庭的問題,那段時間感覺好了很多,但是越到后面越覺得玄乎,之后就沒有再去,好像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是的,也許情緒好了,但是受傷的印象始終沒有消去。
我學著如何原諒我的父親,在我還那么小的時候,就沒有緣由地沖我大發(fā)雷霆,還不允許我哭。但好像不是原諒的問題,而是傷疤在那里橫著,我對它沒有辦法。
那個時候我學會了咽下苦水,學會了不去理會自己的情緒,長大后我就變得這么麻木了。雖然我做心理測試是重度抑郁,但你看不出來我抑郁得有多嚴重。是的,我也感受不到我的情緒。
這次,我找了另外的咨詢師,我的問題是要不要生小孩的糾結,我內心覺得做小孩是壹件很痛苦的事情。咨詢中老師并沒有直接探討這個問題,而是開始回憶我的既往經歷。
其實,在咨詢的前兩次我還是比較坐立難安的。我害怕跟咨詢師說這么深的問題,每次沉默的時候我也會感覺尷尬。對于我來說,跟別人談心是壹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沒有壹個人是可靠的。我嘗試跟媽媽談談我們之間的矛盾,但媽媽冷漠地說“有什么好談的!”;我嘗試跟親近的姐妹說我在感情中遇到的不安感,她們都說我想多了,理解不了為什么我會這樣。我不知道,被人真正接納和關心就這么困難嗎?
即使是眼前這個咨詢師,她又能為我做點什么呢?看起來她也不會跟我探討育兒經驗。咨詢室門外還有下壹位來訪者在等,難道我不是壹個流水線上的零件嗎?她也許根本不會對我有過多的關注和用心。每次感覺剛剛進入狀態(tài),50分鐘的咨詢就到點結束了。當我走在路上,有很多悲傷涌上心頭,那個時候太不好受了,感覺咨詢師拋棄了我。
今天向我的咨詢師提出了終止咨詢,還告訴她我的諸多不滿。但我沒想到,她不僅沒有自我辯解,也沒有因為我質疑她而生氣著急,而是讓我覺察到了我的不安。我也理解了,自己始終沒有辦法與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鏈接,問題就在這里吧,也許這也是感覺生活沒有意義的原因吧。
不過,看起來眼前這個人能夠給我這樣的機會去嘗試和練習。也許,之前我在情感關系和人際關系上,從來都是淡漠和決絕的,在我感覺不安的時候會立刻將他們拋棄,都不會告訴他們我的憤怒不滿。今天我本來是來告別的,沒想到卻讓我們的關系近了壹步。在這樣的關系下,我更能打開自己的心,將那些埋藏已久的情緒告訴咨詢師,這樣壹來,過去的事件不再會對我現在造成影響。
雖然,我仍然對咨詢師存在懷疑和不安,可我愿意試試看不離開會發(fā)生什么。這個嘗試的過程的確會痛苦,就像是剝洋蔥時會辣會流淚吧,但是真正安全地走到那個核心,也許問題才能解決。同時,在與咨詢師相處的過程中,我竟然獲得了新的體驗。那就是,有人能承接住我的不安,能理解我的恐懼,并且經得起我的質疑,在這個過程中,新的體驗抵消了過去的陰影,好像才能真正重新活出來?;蛘哒f我有壹種這樣的感覺,咨詢師將我重新喂養(yǎng)了壹次。
安之后語:以上的文字,是我站在來訪者角度描述的。這是親密關系困難者在咨詢前后的壹些體會,同時也穿插了來訪者通過咨詢領悟到的壹些問題。
當你在生活中很難與別人建立深刻的關系,那么在咨詢關系上也同樣如此??晌覀內绾尾恢貜蜕钪械哪J蕉寙栴}真正解決呢?那就是給彼此壹點時間,去經歷這個互相考驗的過程,并在咨詢中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你的咨詢師受過良好的培訓與成長,他可以承接你的任何憤怒、不安、恐懼。當你在咨詢中感覺安全,生活中的關系將慢慢發(fā)生改變。
我與你壹樣,渴望看看那層殼外邊的世界。
關于作者:安之(半截湯匙),專職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會員、專欄作家、心理講師、《健康時報》、《現代教育報》、《婚姻與家庭》雜志撰稿人。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