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兔子來源:天天成長研習社(ID:Taocituzi77)-01-周末去壹位朋友家玩,壹開門,見她眼圈紅紅,聲音嘶?。簞偢覌尦沉艘技?,氣死我了,本來還想著先打掃壹下屋子,也沒心情。我對她那壹地的狼藉早習慣了選擇性無視,她壹邊在沙發(fā)上扒拉出坐的地方,壹邊跟我吐槽:我"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總?cè)滩蛔「改赋程K州婚姻心理咨詢架的人,都沒有真正走向獨立

更新日期:2021-08-29 14:25:12  來源:tokeny.cn

導讀">陶瓷兔子來源:天天成長研習社(ID:Taocituzi77)-01-周末去壹位朋友家玩,壹開門,見她眼圈紅紅,聲音嘶啞:剛跟我媽吵了壹架,氣死我了,本來還想著先打掃壹下屋子,也沒心情。我對她那壹地的狼藉早習慣了選擇性無視,她壹邊在沙發(fā)上扒拉出坐的地方,壹邊跟我吐槽:我...

">陶瓷兔子來源:天天成長研習社(ID:Taocituzi77)
-01-

周末去壹位朋友家玩,壹開門,見她眼圈紅紅,聲音嘶?。?/p>


剛跟我媽吵了壹架,氣死我了,本來還想著先打掃壹下屋子,也沒心情。


我對她那壹地的狼藉早習慣了選擇性無視,她壹邊在沙發(fā)上扒拉出坐的地方,壹邊跟我吐槽:


我昨天才出差回來,累的要死,想著你們今天過來玩,我找個家政先把屋里收拾壹下,可我媽倒好,壹聽說我要花錢請人打掃,立馬把我罵了壹頓,連敗家女這種話都說的出來,你說氣人不氣人?


那阿姨人呢?買東西去了?我問。


她被我問的壹愣,隨即才反應過來:哪兒啊,我媽她在老家呢,她沒來。


我覺得好笑,問她,人都沒來你們吵什么?你壹周的差補夠請壹個月家政的了,這點小事你自己不能做主?還用讓你媽寫個意見書?


也對啊,她壹拍腿,就是習慣了,之前在家住了那么多年做乖乖女,干什么事都要爸媽許可。


看著長大了,離家了,經(jīng)濟獨立了,可之前的習慣還是改不了,只要父母不點頭,就本能的覺得這事不行。



-02-


有個讀者跟我講過這樣的壹件事:


她在火車站遇到壹個乞討的老人,就把身上的伍塊零錢給了對方,就是這樣壹件小事,她告訴媽媽后被數(shù)落了兩個多小時,兩人越說越僵,最后還吵了壹架。


“那種人壹看就是騙子,這種當你還上,是不是傻?”



她郁悶的跟我吐槽,說:


我也知道他很有可能是個騙子,可伍塊錢而已啊,就是騙子又能怎么樣?


我從大貳開始就做兼職,掙的錢雖然不多,每個月生活費倒也還是綽綽有余,我們家又不是那種特別窮困的家庭,真不知道她較真什么。


明明是做了好事,被她這么壹攪,弄得像壞事似的,特別喪。


我問她:那你既然覺得自己是做了好事,又能承擔起“即便被騙”的最壞后果,能不能說服你媽,讓她認可你,真的有這么重要嗎?


像個初次去游樂場的小朋友,身在闊大而斑斕的環(huán)境中,又驚喜又惶恐,每走壹步都要回頭看看父母,看到他們的笑臉和點頭才能放心向前走。


我們早已過了那樣童稚的年齡,可是尋求父母的認可和首肯,卻成了長大后也戒不掉的習慣。



-03-


“我想去北京,但是我爸媽不讓”


“我想換工作,可是說服不了我媽,所以壹直湊合著”


“我媽不同意我女朋友,說她家里沒錢”


說的時候亦是情真意切的痛苦,埋怨父母不夠支持不夠民主,可對于成年人來講,生活并不是事事都需要父母首肯。


太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決心不夠堅定,計劃不夠細致,勇氣不夠充足,才會半推半就的,將“決定”的權力交還給父母,也順帶給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找了替罪羊。



-04-


壹個女孩在公號后臺給我留言,說自己性格太過封閉,身邊壹直沒什么朋友,上了兩年大學,除了同班和舍友,幾乎不認識其他人,看著其他人都去報名社團,參加晚會和各種活動,就覺得自己很孤單。


那你為什么不去喜歡的社團嘗試壹下呢?又不會有什么損失,我問。


我面對陌生人不知道該說什么,生怕自己說錯話被人家嘲笑,她說,我爸媽也沒有社交的習慣,都是下了班回家看看電視做做家務什么的,所以我從小這方面的能力就很差。


可是然后呢?


社交既然是壹種能力,就是可以被訓練和培養(yǎng)的,曾經(jīng)的不懂不會不擅長,并不能當作壹個人固步自封的借口。


跟陌生人搭訕,你有50%的可能性被冷落,但也有50%的可能性會收獲壹個同樣友善的笑臉。


概率上不過如此,阻止你邁出那壹步的,并不是“不可能”,而是踏入陌生世界的不適感。


很多人都在抱怨原生家庭的種種,而我很喜歡李松蔚老師講過的那句話:


看見即改變。


當你意識到原生家庭有問題時,其實你已經(jīng)跳出來了,你看到過其他更好的可能,才會察覺到問題的所在。


但很多人在看見之后,依然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原因,其實是無法擺脫舊有方式帶給自己的安全感。


我們習慣沿襲父母為人處事的風格,因為我們曾經(jīng)目睹過它無數(shù)次的重復,它帶來的后果和結局是可以預見的熟悉,因此,即便是面前擺著壹條更好的路可以走,我們依然會退縮,因為陌生本身,等同于不安全。




-05-


可成長的過程,有的時候正是去體驗這些“不安全”,去嘗試,去建立新的可能性,從過去走出來。


我喜歡朱迪思·維奧斯特在《必要的喪失》里寫到的那個片段:


我渴望自己能夠得到她的愛與認同,但我也渴望自由和自主。成長中所遭受的痛苦使我認識到,我無法獲得自己所渴望的壹切。


當我的母親責怪我說:"你為什么不聽我的話?。课叶际菫槟愫?。"


我搖搖頭,仿佛要劃清界限似的回答道:"讓我來決定什么對我有好處。"


跟父母真正的分手,并不僅僅是搬出家里自己賺錢這么簡單,也是擺脫對安全感的依賴,對父母給予的肯定,贊揚,認同的依賴。


感恩且平等,尊重但獨立。


并沒有多難,并不需要太多技巧,最最需要的,是你真正的準備好。


準備好受傷,準備好受挫,準備好在想要縮回去的時候拉自己壹把,


壹輩子安全的人,壹輩子長不大。


生活最致命的痛苦,在于為成為自己而奮斗,但,它總是值得。


作者簡介:陶瓷兔子,專欄作者,天蝎少女。文藝與理性兼?zhèn)?,傲嬌和有趣共存,解局情緒化,專治玻璃心。書《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正在熱賣中,微信公號@[天天成長研習社@Taocituzi77]


責任Spencer林立洲


從來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好的自己。

只有當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更獨立的個體的時候,才能徹底擺脫尋求父母認可和首肯的心理,跟父母真正的分手;才有勇氣去體驗“不安全”,去嘗試,去建立新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才能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困擾,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這需要我們從源頭上補足在原生家庭中缺少認可、接納、贊美等心理營養(yǎng)。

好在成年后的我們有能力做自己的父母,補足童年缺失的心理營養(yǎng)。

向你推薦這門帶領1萬+人走出原生家庭重拾自我的課程《童年缺失的心理營養(yǎng),如何在成年后補足》


原作者名:陶瓷兔子

轉(zhuǎn)載來源:天天成長研習社(ID:Taocituzi77)

轉(zhuǎn)載原標題:爸,媽,我們分手吧

授權說明:口頭授權轉(zhuǎn)載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