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父母創(chuàng)造條件,能夠讓孩子在安心做真實自己的前提下,內(nèi)心渴望得到滿足,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guān)鍵。而且,這么做并非只對孩子有好處,對父母也有滋養(yǎng)作用,因為人與人在渴望層面的聯(lián)結(jié)互動,本身就是一種滋養(yǎng)、治愈的能量?!鞍踩薄敖蛹{”和“我是重要的”這三種渴望在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方面尤為重要。以下九個案例,幫助父母辨識出孩子的這些渴望,并學會用健康的方式予以滿足。安全安全感是生命...
父母創(chuàng)造條件,能夠讓孩子在安心做真實自己的前提下,
“安全”“接納”和“我是重要的”這三種渴望在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方面尤為重要。以下九個案例,幫助父母辨識出孩子的這些渴望,并學會用健康的方式予以滿足。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存在狀態(tài)。人們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放松下來,更多地體驗到輕松、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否則人們會掙扎在恐懼當中,耗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很難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一個人的安全感越充足,他就越自信而有力量,自在地享受生活,愉悅地投入工作。人們的安全感從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已經(jīng)開始建立,年齡越小時,安全感的狀態(tài)越重要,對人一生的影響也越大。而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就是身邊的父母,父母對待他的態(tài)度以及父母自身的安全感狀態(tài)會對孩子產(chǎn)生重要影響。
1、永遠不說拋棄
媽媽:我們家小剛可不聽話了!不過,最近我找到了一個辦法治他:如果他不聽話,我就說不要他了!他還真害怕。上次,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他賴著不肯離開,我就說再不走就不要他了,然后真的頭也不回地走了。他哭著一路跟上了我。但是每次這樣之后,他都會哭很長時間,挺不好哄的。
孩子:媽媽總是說不要我了,我好難過,也好害怕。
心理影響:被拋棄的感覺很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生存危機,懷疑自己的價值。
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恐嚇他,特別是以拋棄來要挾,這在孩子還沒有能力分辨出恐嚇和真話的區(qū)別之前,對孩子而言就是非常令人恐懼的真實情況。他甚至可能感到生存受到了威脅,進而對父母產(chǎn)生不信任感。更為敏感的孩子還可能會為自己的處境焦慮,花費很多能量和精力去證明父母是否愛自己,以確認自己是不是安全。
滿足“安全”渴望的建議:永遠不要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
父母的態(tài)度有時候?qū)⒆佣允巧镭P(guān)的大事,特別是涉及拋棄這一基本的安全感。因此請記住:永遠不要以拋棄、不理睬來威脅孩子。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父母是永遠不會拋棄他的,即使出于不得已的原因離開甚至是死亡,父母的心也一直與他在一起。這樣,孩子就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
案例中,如果媽媽能夠給孩子提供至少三個選擇,比如:選擇現(xiàn)在離開、再玩三分鐘離開、再玩五分鐘離開等,那么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因為他能在一定范圍內(nèi)做選擇。如果孩子堅持不走,媽媽也沒必要發(fā)脾氣,可以帶著對孩子的理解和自己的堅定,直接抱走孩子。當我們溫柔而又堅定地執(zhí)行規(guī)則時,孩子就會知道必須這樣做了,不再糾纏。這種方式不會對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造成負面影響。
可參考如下對話方式:
媽媽:我們得離開了。你是要現(xiàn)在走、再玩三分鐘,還是再玩五分鐘?
孩子:不,我不走。
媽媽:媽媽知道你不想走(共情),但不行,我們必須要走(界限)。不過你可以選擇再玩幾分鐘(選擇)。
孩子:我要玩一個小時!
媽媽:不可能,沒那么多時間了。再玩五分鐘吧(建議)!
孩子:不嘛,半小時!
媽媽:不行。這樣吧,既然你很想玩,我們延長到八分鐘(尊重)。
孩子:不,十分鐘!
媽媽:好吧,就十分鐘(尊重)。十分鐘到了我提醒你離開。
2、孩子不是“出氣筒”
媽媽:我最近工作不順心,又不能在單位發(fā)脾氣,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后看什么都不順眼,就會訓女兒幾句。結(jié)果她不知怎么搞的,好像最近火氣也特別大,總是哭啊鬧啊,真是火上澆油,煩死人了!
孩子:媽媽總是無緣無故地沖我發(fā)脾氣,前一分鐘還好好的,后一分鐘就會板起臉來兇巴巴地對我。我很害怕,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錯了,惹她不高興……
心理影響:父母對自己的情緒處理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當父母被情緒控制而對孩子發(fā)脾氣時,孩子首先會感到害怕,這是本能的反應。其次,還可能會自責和內(nèi)疚,認為是自己哪里不好,做錯了,才讓父母發(fā)脾氣的。這種覺得自己不好的想法,使得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降低。如果父母的情緒總是變化無常,那么孩子可能會變得小心翼翼,做什么事都縮手縮腳,因為他時刻擔心自己做錯了。
滿足“安全”渴望的建議:父母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讓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帶去負面影響。
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感受①負責。當父母能夠用更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時,就能夠呵護孩子的安全感,而且孩子也有機會向父母學習如何恰當?shù)靥幚砬榫w。我們分兩種情況來討論:
第一種情況是父母的情緒完全與孩子無關(guān)。那么要明確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現(xiàn)在有情緒,這是爸爸媽媽自己的事,與你無關(guān)?!闭埡⒆咏o我們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來處理這些情緒。
第二種情況是父母的情緒與孩子有關(guān)。我們可以選擇健康的處理方式。首先要避免因盛怒傷害到孩子,必要時先給自己一些時間獨處,平靜下來,通過探索內(nèi)在冰山(看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可不可以放下一些不能滿足的期待,改變那些讓自己陷入情緒的觀點等)實現(xiàn)情緒管理,然后在相對平靜的狀態(tài)下,向孩子說明自己感受到了哪些情緒、有著怎樣的觀點或者對孩子有怎樣的期待,平等地跟孩子討論各自的情緒、觀點、期待、渴望和行為,在彼此尊重的基礎(chǔ)上一起協(xié)商解決問題。
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我們雖然有情緒,但仍然很愛他,而且不需要他為我們的情緒負責。這樣,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保護,也學習到了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
可參考如下對話方式:
媽媽:媽媽在單位遇到些不順心的事兒,心情不好,這些跟你無關(guān)。媽媽想一個人待一會兒,處理一下自己的情緒。
孩子:哦,好吧??墒悄愕孟葯z查我的作業(yè),對嗎?
(媽媽心里騰地升起一股怒火,但深呼吸了一下,放下希望孩子馬上理解自己的期待)
媽媽:等媽媽處理好情緒,才能有心情看你的作業(yè)。
孩子:不行,就得現(xiàn)在看!
(媽媽感到憤怒,也覺察到隱藏在憤怒之下的難過)
媽媽:聽你這樣說,媽媽感到很難過,也有些生氣(分享感受)。媽媽真的希望你能給我一些理解和支持(渴望),給我一些時間獨處(期待),就像你有情緒時,媽媽也會像你希望的那樣對待你(渴望),是嗎?我覺得看作業(yè)也不是非要這會兒,等我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后再看也來得及(觀點)。你說呢?
孩子:那好吧。
3、哭是真實的情緒表達
媽媽:我特別討厭玲玲哭,覺得她很沒用。有一次,幼兒園小朋友把她的玩具搶走了,她不知道搶回來,只會跑到我這里哭!真沒用!我推開她,讓她去把玩具搶回來,她卻哭得更厲害了。我一生氣打了她,想制止她哭。她倒是不哭了,可看我的眼神變得怪怪的,還一直不跟我說話,這丫頭真記仇!
孩子:媽媽從來不準我哭,我難受了想哭都不敢,因為一哭,媽媽就會責罵我,可能還會打我。我覺得媽媽一點兒都不理解我!
心理影響: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自己,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來活出自己。
一個人如果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去接觸自己所有的部分,包括外在表現(xiàn)、感受、觀點、期待和渴望等冰山的各個層面,那么他就能活得自由自在,少有糾結(jié)。實現(xiàn)這種狀態(tài)的前提是,他有足夠的安全感來支持自己這樣做,而安全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兒時的經(jīng)歷——當孩子在表達真實的自己時,父母有何反應。
舉例來說,孩子感到難過、委屈的時候想哭出來,如果父母允許他哭,那么他就會學習接觸內(nèi)心感受,并且將之表達出來;反之,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則可能對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產(chǎn)生懷疑,認為自己不該有這樣或那樣的感受和表現(xiàn),覺得自己不好。
滿足“安全”渴望的建議:在孩子表達真實的自己時給予理解和接納。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觀點、期待和渴望的時候,我們可以接納并表示理解,讓孩子感覺到這么做是安全的,自己的內(nèi)在是合情合理、能夠被接受的。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贊同孩子,我們當然可以保留意見,但同時也要尊重孩子。
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允許孩子去自由表達他內(nèi)在的某個部分時,那么可以檢視一下我們的內(nèi)心,是否被某些條條框框束縛了,或者被某些期待妨礙了,接下來再決定是要保留這些條框和期待,還是要做出改變。不過很顯然,束縛越多,就越可能給孩子帶去負面影響。
在上面的案例中,媽媽可以允許孩子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同時還可以用自己的表情、動作、語言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比如,溫柔地抱抱孩子:“你的玩具被搶走了,很難過是嗎?”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的情緒發(fā)散出來。在這之后,用提建議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你現(xiàn)在打算怎么辦?我覺得你可以找小朋友要回來,或者請老師幫忙,也可以讓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去要,這些辦法都可以。你還想到什么其他的辦法了嗎?你的事情自己決定,媽媽支持你!”這樣,不但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保護,他還知道了其實面前有很多選擇,鍛煉了自己做選擇的能力,由此自尊和力量感都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