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來源:雨天晴知己主義(公眾號:zhijizy)前兩天朋友圈熱傳壹篇文章,《媽媽不打你,社會也會打你的》,我不得不說,真是惡心至極。打壓式教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壹切將打壓式教育合理化的行為,都是耍流氓。1.我是你的小孩,可我首先是我自己中...
來源:雨天晴知己主義(公眾號:zhijizy)
前兩天朋友圈熱傳壹篇文章,《媽媽不打你,社會也會打你的》,我不得不說,真是惡心至極。打壓式教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壹切將打壓式教育合理化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1.我是你的小孩,可我首先是我自己
中國父母的叁大利器:“聽媽媽的話?!薄澳悴粦撨@么做?!薄拔叶际菫榱四愫?。”
“你厲害!你厲害!有本事你自己回家,你再往前走壹步,我就不要你了!”年輕的孕婦把小女孩使勁往前壹推,頭也不回地走了,悄悄藏在拐角處,觀察。
小女孩大約兩叁歲,蘋果壹樣的小臉蛋,葡萄壹樣滴溜溜的黑眼珠,非常可愛,還不是很會走路,但是仍然自顧自的,向著遠離母親的方向行進。
等了會,年輕的女人耐不住了,沖出來提溜起小姑娘,劈頭蓋腦就是兩巴掌,“讓你厲害!你還不得了了!”小姑娘愣了幾秒鐘,開始放聲大哭。
這是2016新年,我在家鄉(xiāng)親身經歷的壹件事。
“你得聽我的?!?/p>
“你不能這么做?!?/p>
“我都是為了你好?!?/p>
這3句話,是不是覺得很耳熟?
你家是打壓式教育嗎?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guī)則。在健康的家庭里,這些規(guī)則是靈活、積極、使人成長的。而在不夠健康的家庭里,規(guī)則則是僵硬、迂腐、不合時宜的。有些規(guī)則是擺在明面上的,例如“你必須取得好成績”。有些則是隱晦的,例如,“小孩必須服從家長“。
這些條條框框的背后是無數個“應該”和“不應該”。在許多中國傳統(tǒng)家庭中,天性——如“自私”、“憤怒”、“性欲”都是不被允許的,這使得我們的壹生與羞愧感如影隨形。
我們常常會覺得“我不好,我是壹個有問題的人”,而不是“就這件事而言,我的行為不太好”。
健康的家庭里,犯錯被視為成長的機會,重點在于從中學習。在不健康的家庭里,犯錯是羞恥的,而羞辱是習以為常的。“你怎么那么笨!”“我就知道你做不好,就憑你?”
父母為什么要打壓我們?
1.那些批判中常常充滿他們對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
如果他們總是在挑剔你的某些部分,你可以試著想壹想,那是不是也是他們自己最介意的部分。
如果你的父母不許你哭,他們壹定也不允許自己軟弱。
他們會選擇不看自己脆弱的部分,但是當你哭的時候,他會像照鏡子壹樣看到自己的脆弱,甚至這份脆弱以血脈的方式延續(xù)著。那種無力感會讓他害怕,他們只好用憤怒來掩飾害怕。
當我們長大以后,會將父母不能接受的部分,投射到別人的眼光中,仿佛在心里重復收聽、收看那些引起他羞愧的眼光和批評,總覺得別人在評判我們,挑剔我們,因此更加不安和自卑。
2.在小孩身上找尋沒能從對方身上獲得的完整
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的能力是基于個人的獨立程度,兩個夠獨立的人才能悅納異己。
反之,兩個自貶并且同樣自卑的人結婚,會經歷慘烈的權力爭奪期。他們都會認為自己那壹套是對的,對方必須聽自己的。
他們都堅持自己那壹套,卻失望地發(fā)現,找到另壹半就可以讓自己完整,根本是壹個偽命題,控制對方是如此困難,讓小孩聽話卻很容易。
小孩必須放棄真我,塑造出壹個假我來滿足父母的私心,他們沒有背棄父母的能力,也不敢不聽從,只有努力去博得父母的喜愛。
當他們長大以后,會把社會標準當成自己的惟壹標準,他們根本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么樣的,自己真心追求的是什么。
3.我無法給你我不曾擁有的
我們的父母和他們的上壹代并非壞人,他們都曾經是毒性教條的受害者。他們無法給我們的,常常也是他們自己從未得到的。
有的父母不能欣賞小孩的自我欣賞,他們習慣潑冷水:“別打扮了,人丑怎么打扮也沒用!”原諒他們吧,他們小時候自我陶醉的時候,你的爺爺奶奶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
因此他們無法付出自己所欠缺的東西。甚至因為自己的欠缺,他們更加不能容忍別人擁有。
打壓式教育下的小孩,會長成什么樣?
1.沒有安全感,做任何事情都謹小慎微,敏感多疑。
2.沒有主見,不敢爭取自己的權益,怕得罪人。
3.自卑,覺得自己壹無是處,只看自己的缺點。
4.認為壹切愛都是有條件的,真實的自我不值得被愛。
5.喜歡比較,沒有真心朋友。
6.沒有自我,把真實的自己藏得很深,表露出壹個討人喜歡的形象。
7.和家人關系疏遠,總想離家遠遠的。
8.抗打擊能力弱,面對挫折時容易產生宿命感和無力感,不會努力抗爭。
被打壓大的我們,應當如何挽救自己?
1.找回自己的感受,正視自己長久以來積壓的憤怒和悲傷。
承認、釋放出憤怒和悲傷,才能不再自貶,才能了解自己的許多行為只是在表達我們曾經領受的痛苦,并非自己有什么不對。才有可能開始壹個暫新的自我。
2.當我們成為父母,我們應該知道:
(1)小孩不是家長的私人財產,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你的小孩不是你的財產,你可以設法使自己跟他們相似,卻不能勉強他們像你,因為生命是走向前面而非向后發(fā)展的?!保o伯倫)
(2)小孩是小孩,不要讓他們成為小大人
“大自然要人類在長大成人之前先當小孩。如果違背了這個自然原則,培育的將是壹個既不成熟也不可口,而且很快就會腐爛的早熟果子?!保斔鳎?/p>
2.打罵式教育: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贝蚨即蛄?,就不要再為暴行找借口了,好嗎?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下,打罵式教育實屬平常。小孩可能經常因為壹些微小的事情受罰,例如把午餐費拿去買糖,忘記鋪床,以及和父母頂嘴。
棍棒教育是打壓式教育最激烈的表現形式。當言語上的打壓已經不奏效的時候,病態(tài)的父母會用暴力的方式奪回控制,贏得尊嚴。
熱愛體罰的父母普遍很難自控。人自從兩歲起開始學習控制沖動。而熱愛體罰的父母在控制沖動的能力上,只能和兩歲孩童壹較高下。暴力家庭中的成員,事實上是生活在壹個不及兩歲的人的統(tǒng)治之下。可以想象,這有多么可怕。
體罰包括身體虐待和生存威脅。如使用皮帶、掃帚教訓小孩,拳擊、打耳光、扯頭發(fā)、推拉、勒頸、腳踢、捏擰,以及威脅“再這樣就不要你了”,或是把小孩關進黑漆漆的地下室。
很多人覺得體罰并沒有什么,事實上,身體虐待是除了性虐待以外最能羞辱人的辦法。左鄰右舍、兄弟姐妹甚至陌生人都有可能看見并且津津樂道,你爸媽又換什么新辦法收拾你了。
慣用體罰的父母常常有以下特征:
對小孩充滿不切實際的期望,希望通過小孩來滿足ta,當小孩做不到時,便視為忤逆;在人群中較為孤立,不合群,自我價值感極低;愛和安適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并且否認自己沒有得到滿足的事實;對他人感受不敏感;童年時曾經受到各種形式的虐待,或是缺乏親情。
值得壹提的是,暴力家庭中,虐待妻子的情況也十分常見。小孩目睹母親受虐,心理創(chuàng)傷不亞于親身受虐。
暴力如何毀掉壹個小孩?
1.死亡恐懼
對幼童而言,成年人就像是無法戰(zhàn)勝的巨人。當自己最親近和崇拜的人對自己揮拳,小孩會感到世界瀕臨崩潰的死亡恐懼。并且,為了保持父母在心中的形象,他們壹定會認為,“這是我的錯,我該挨打?!卑彦e誤歸結在自己身上,才能保證父母的形象不坍塌,才能讓沒有獨自生存能力的自己繼續(xù)生存下去。
當小孩受到侵犯的時候,第壹反應通常是害怕,怕自己會死去,緊接著是被親人背叛的痛心。最后的反應是憤怒、羞愧和發(fā)現自己孤立無援而無助。由于痛苦過巨,個人會變得麻木冷漠。在此渾渾噩噩的麻木狀態(tài)下,最易養(yǎng)成強迫性、上癮行為。
2.與暴力難舍難分
大多數童年飽受暴力傷害的小孩,成年后反而會更加與暴力緊密相聯。女孩很可能找壹個像父親壹樣對她使用暴力的丈夫,沉溺在痛苦卻熟悉的模式中。男孩則更容易認同暴力,甚至長大后理所當然地覺得男人比女人更優(yōu)越,男人才是壹家之主。他會用父親對待他和母親的方式去對待妻兒,這種認同可以幫助他克服小時候的無力感,讓他感覺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被父親壓制的小男孩。
少部分人也可能找壹個非常軟弱、看上去絕對不會使用暴力的伴侶。然而這種反向尋找仍然是由于上壹輩人的影響,是不自覺中的被控制。他們很可能因為這壹心理創(chuàng)傷,在選擇伴侶時,過分極端化,選擇了壹個并不真愛、只是覺得足夠安全的人。
3.習得性無助
當壹個人不斷受到負面刺激卻不能自主自救,就會覺得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無法自由控制的,即使此后有了逃離痛苦的機會,他也不會再行動。
他們會逐漸陷入消極的思想,相信自己的處境已經無藥可救,成為“外控歸因者”,把壹切苦難歸于外因,不相信自己能使情況有所改變。
當他們長大以后,他們會認為自己完全無法掌握命運,也沒有化解困難的能力,他們會成為軟弱無力的人,沒有任何斗志去面對生活中的壹切挑戰(zhàn),也極易患上慢性憂郁病。
3.話題討論︳你成長中印象最深刻的被打壓事件
我作為壹個人類,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的。
棒得嗷嗷叫,89年
如果我考100分,他(爸爸)不會說很好,他會說保持這個成績,下次繼續(xù)努力。但是如果我考了99分,他會把那1分掰開了揉碎了分析,告訴我這1分丟得有多不值。
在我看來,只有100分是可以被接受的。1分也不可以扣。慢慢的,我成為了壹個不敢犯錯的人。任何事情我都會很小心,很謹慎。我不敢有自己的選擇和立場,不敢創(chuàng)新,也不敢為錯誤負責任。
張無忌是我的,92年
我等我媽開完會去逛街,說好了壹個小時就結束了,結果開了叁個小時。我就開始抱怨,沒想到我媽當時啥也沒說直接就是壹耳光。那年我已經18歲了,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她用這種方式對待我,后來也沒有給我任何解釋。
陽光小嫦娥,94年
我家有叁個小孩。我哥大學畢業(yè)后簽約的工作我爸不滿意,于是想方設法讓他毀約了。我自己填志愿的時候,我們的意見也產生了分歧,結果我爸完全沒和我商量,直接上電腦給我把志愿改了,強迫我去了壹個我根本不想去的學校。
頓頓的腦殘粉,93年
青春期的時候,不許我打扮,還天天用非常真誠的口吻對著我感嘆:你為什么這么丑!我非常傷心,而且壹直覺得自己很難看。
長大以后,我發(fā)現我非常在意外表,完全沒法接受自己素顏,而且也很在意別人的外表,我都不愿意和丑的人有聯系。
后來我跟我媽提起這件事,她說是為了防止我青春期談戀愛,故意要給我灌輸我這種觀點,人丑就會多讀書。
excuseme?
天高云淡,86年
我小時候是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從小我家人對我的教育就壹個字:打。調皮搗蛋,打;和小伙伴鬧矛盾了,打;頂嘴,打。什么道具我都嘗試過。
他們真的相信不打不成器。而且打了還不許哭,哭意味著軟弱,不男人,我越是哭,我爸就打得越狠。
現在的我其實反而挺反叛的,18歲成年之后報考學校就是往遠了填,很多事情我都和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丸得佛,90年
不許張揚,不許開心,不許發(fā)生沖突,什么都得按他們說的辦。
我作為壹個人類,我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的。但是因為我是壹個小孩,在生存上沒法獨立,他們就以此要挾我,讓我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你不聽話你走,你別回來了?!?/p>
現在長大了,獨立了,真的離家很遠,不?;丶伊耍麄冇珠_始采取柔情攻勢往回撈,說我“娶了媳婦忘了娘”,作為兒女,有時候我也覺得真的也很無奈。
希望我以后不是這樣的父母。
雨天晴知己主義觀點:
我們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的童年,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撫慰自己的傷痛,并且不再將這些糟粕傳下去。
來源|雨天晴(52ytq)
知己主義(公眾號:zhijizy)
圖片來源:123rf、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