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很多媽媽在教育孩子時,一急起來就忍不住大吼大叫,這是跟孩子有多大仇啊?你越吼,孩子越差勁,請嘗試做個高情商的媽媽,不吼不叫也能教育好孩子?!澳阏f你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說什么都不聽!”“我說東你偏往西,早晚有你吃虧的時候!”“別...
很多媽媽在教育孩子時,一急起來就忍不住大吼大叫,這是跟孩子有多大仇啊?你越吼,孩子越差勁,請嘗試做個高情商的媽媽,不吼不叫也能教育好孩子。
“你說你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說什么都不聽!”
“我說東你偏往西,早晚有你吃虧的時候!”
“別這樣!說了這么多次,一次都記不住,下次還這樣嗎?!”
......
01
前幾天,在《@所有人》節(jié)目中,演員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經歷。
有一次出門前,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沖上去劈頭蓋臉沖女兒吼,“你怎么回事啊?”
被她這么一吼,女兒一哆嗦,當即就愣住了,滿眼恐懼地望著她,不說話,甚至連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兒的這個表情后,立馬意識到自己錯了。
當女兒再次“啪嘰”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時候,她沒有批評,而是走過去抱住了手足無措的孩子。
這時,沉默中的女兒有了安全感,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關于“吼孩子”,很多父母表示,吼完孩子后,不怕他哭鬧,也不怕他事后balabala……和你講道理。
怕就怕遇到那種“打不哭罵不語”,把情緒打成靜音的孩子。
02
朋友婷婷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她說,自從孩子上了一年級之后自己的脾氣變得差了很多。
早上起床喊了兩邊不起就開始吼;放學回到家不做作業(yè)開始吼;做作業(yè)的時候磨磨蹭蹭開始吼;學習不用功,成績不好開始吼……家里一天到晚都能聽到婷婷吼孩子的聲音。
可每一次吼完孩子,看著孩子那怔怔的、可憐的樣子就心疼,而吼多了,孩子就低著頭哭也不說話,而且婷婷說孩子和自己關系漸漸疏遠了,有什么事也不給自己說了,以前那個貼心的小棉襖不見了,婷婷心里很慌。
婷婷問孩子,“寶貝,是不是媽媽每次兇你的時候你都很難受?”
孩子遲疑了一下重重地點頭。
“可媽媽也是希望你能聽話,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呢!”
孩子卻嘟著小嘴說:“媽媽我也知道要好好學習,但是我學的慢的時候你能不能不兇我,還有我做錯題的時候我也難受,你一兇我我就什么都想不起來了;還有那次你做作業(yè)你兇我開小差,我只是在想快到你生日了,我給你做個什么生日禮物比較好……你一兇我,我就覺得是不是我做錯什么了,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婷婷聽完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才認識到大吼孩子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對孩子的傷害是多么的大!
相比和父母頂嘴、講道理的孩子,
那些被吼后不說話的孩子,
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
因為孩子被吼之后不說話,就已經是一種心理受傷的表現了。
有些孩子是出于恐懼,安全感受到了傷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強行和父母中斷了連接,和父母拉開了距離,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最嚴重的就是孩子感覺自尊心受到了碾壓,出現情感障礙,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閉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說什么都是錯的。
如果能像婷婷這樣即使意識到問題所在,與孩子開誠布公的談一下,那還好,否則只會在孩子的心中慢慢堆積,可能因此變得自卑…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創(chuàng)傷基本上都來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來自于父母,來自于不和諧的親子關系。
03
陳喬恩,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罵。在某次真人秀節(jié)目中,曾用“自閉”來形容小時候的自己。
陳喬恩從小就沒有安全感,談到媽媽她坦言:“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么跟媽媽講話,怕她會打我?!?/p>
她曾經把媽媽的聲音形容為“魔鬼的聲音”,在接受這段采訪的時候,她整個人都處于應激狀態(tài),顯得高度緊張。
提到“媽媽打她”這段,還警覺地回頭看了看,好像背后站著她的媽媽一樣,滿眼的害怕和恐懼令人心疼。
她說,20歲之前她沒敢拉過媽媽的手,如今雖然長大了,但與媽媽之間的隔閡依舊無法逾越。
話語,不是一陣輕飄飄的風,它是有力量的,它是有溫度的。
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春天一般的溫暖,也可以讓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像一把把的刀子傷害著孩子,而吼罵,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04
那要怎么才能不吼不罵呢?
首先,就是了解孩子成長的客觀性。
也就是說,孩子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能力、語言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在成長的初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且成長的路上肯定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包容他、陪伴他、支持他。
另外就是,絕大部分的問題,其實都在于沒有好好的溝通。
想想看,當你每次吼孩子的時候,你真的清楚孩子是怎么想的嗎?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覺得孩子有問題、孩子做錯了、孩子不聽話,不吼不行,其實還真不是這樣。當你認真的傾聽了孩子的想法后,肯定會為自己的這份耐心感到慶幸。
吼孩子,除了深深的傷害孩子、傷害親子關系外,改變不了什么。
只有溫暖的話語、耐心的陪伴、智慧的引導,才能讓孩子開心的、快樂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