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在我的認知世界中,我的母親是壹個完美的人,聰明能干,善良從容,待人真誠,理解而寬容,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總能看透事物的本質(zhì),把事情處理的得體而精致。我高中開始住校,逐漸離家,與母親在壹起生活的時間越來越短。假期回家,母親說我和哥哥越來越像客人,把我們照顧的更加無微不至,她完美的印象已牢固地印刻在我的心中。這種完美,讓我?guī)е残拈_始心無旁騖地去向遠方。直到今年女兒出"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01在我的認知世界中,我的母親是壹個完美的人,聰明能干,善良從容,待人真誠,理解而寬容,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總能看透事物的本質(zhì),把事情處理的得體而精致。我高中開始住校,逐漸離家,與母親在壹起生活的時間越來越短。假期回家,母親說我和哥哥越來越像客人,把我們照顧的更加無微不至,她完美的印象已牢固地印刻在我的心中。這種完美,讓我?guī)е残拈_始心無旁騖地去向遠方。直到今年女兒出...
在我的認知世界中,我的母親是壹個完美的人,聰明能干,善良從容,待人真誠,理解而寬容,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總能看透事物的本質(zhì),把事情處理的得體而精致。
我高中開始住校,逐漸離家,與母親在壹起生活的時間越來越短。假期回家,母親說我和哥哥越來越像客人,把我們照顧的更加無微不至,她完美的印象已牢固地印刻在我的心中。
這種完美,讓我?guī)е残拈_始心無旁騖地去向遠方。
直到今年女兒出生,我邀請母親前來幫忙照顧,我們才又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在壹起生活。令我意外的是,那個完美的母親身上突然出現(xiàn)很多讓我未想到的缺點。
沒有埋怨和苛責,我有些失望。我靜下心來認真地想了想,是母親變了嗎?好像沒有,那就是我變了。我的變化在哪里?隨著時間的遷移,我不再是母親懷中的小男孩,而是壹個已經(jīng)成家并養(yǎng)育了小孩的男人和父親。
當我以壹個成熟男人的身份和為人父的心態(tài),再去覺察我的失望時,我盡然笑了。完美的母親,不過是我不想從小孩的身份中走出來的壹種退行和自我保護。我需要壹個完美母親的形象,讓我擁有安全感,并走向獨立。
當我真正獨立時,不再需要母親的完美,而且面對母親身上應該且必然會擁有的缺點和不足,不會再有情緒。
小K是我的好友。他陽光開朗,聰明且努力,30歲就已經(jīng)做到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但是眉宇間總有壹股無形的凝重和壓力。
壹天晚上,我接到小K的電話,他情緒失控并大哭道,我這么努力,付出這么多,可是為什么就得不到他們的認可呢?
自幼小K的父母對他積極嚴格,從未有過表揚和欣賞,壹直告誡小K,你身上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千萬不能驕傲自滿。
無論小K取得什么樣的成就,父母總是會給他壹盆冷水。以至于小K認為自己很沒用,很自卑,他成功的標準,就是得到父母的認可。
我問小K,你希望父母怎么對待你呢?小K說,我希望他們理解我,真正的關心我,能看到我的不容易,我真的很努力了。
理解、支持、包容、體貼……,這是小K心中的完美父母。他未得到,卻在壹直追尋,這是另壹種完美父母的影響。當我們渴望父母完美,我們就還是小孩,并未真正長大。
無論是我還是小K,心中都有壹個完美的父母,只是前者的保護性更強,后者的殺傷力更大。當我們放下或者意識到父母的不完美時,也就放下了小孩的身份,意味著我們長大,或者決定開始自我成長。
L是我的來訪者,她目光無神地敘述著母親對自己的種種虐待,從軀體的毆打,到言語的辱罵,和極其夸張的控制,只要母親來到她的家里,必須要女兒和她壹起睡,直到女兒離婚。
L最終抑郁并試圖自殺,后來變的狂躁和具有攻擊性,多次拿刀威脅著要砍死母親,被母親強行送到精神病院。
L在工作上非常出色,只要離開母親她就可以和正常人壹樣生活。直到2年前母親被診斷為乳腺癌,手術和化療時需要人照顧,單親的媽媽搬來上海與L同住。
L的母親是壹位大學教師,看起來知性而優(yōu)雅,如果不是她自己承認,我很難將L口中那個殘暴的母親與她聯(lián)系起來。
L說母親也是壹個命苦的人,自小父母離異,也是在外婆的打罵中長大。這位母親說,我做不到女兒想象的那種母親,我做不到溫柔善良體貼,我的苦誰來理解呢?
她沒有被愛過,所以她不知道如何愛。
我對L說,其實你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母親不再苛責和辱罵你,可是這樣的理想你都很難獲得,在這些悲傷和憤怒中,你壹直很努力的照顧自己,理解自己,就好像自己在做自己的父母,獲得了比同齡人多的多的獨立經(jīng)驗,也造就了如今的你。
現(xiàn)如今,你的母親也很坦誠,她可能做不到你想要的媽媽,你決定怎么辦呢?
L深深地嘆了壹口氣,那就認命吧。我追問道,你的“認命吧”是什么意思呢?L說,她決定讓母親回老家居住,給她請壹個保姆,自己出錢,她不再奢望母親改變。
認命,是壹種接納,接納我就有這樣壹個不完美,甚至虐待過自己的母親。接納不等于認同,不等于屈服,更不是懦弱,而是壹種更高級的力量,壹種與自我和解的必經(jīng)之路。
如果我們不認命,還會在不停的改造那個不完美的父母,跌進完美父母的陷阱之中,像個小孩似的疲憊地奔波,奉獻你的壹生,終究徒勞無獲。
羅杰斯說,最理想的關系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注。這種理想的關系,只存在于嬰兒階段的幻想中和專業(yè)的心理治療中??巳R因認為,當嬰兒有需求時,母親能及時的滿足,嬰兒會認為媽媽是好的,自己也是好的。
科胡特闡述的更加清晰,嬰兒帶著自我全能的幻想,渴望壹位如TA自己壹樣完美的母親能及時回應TA的需要:我是優(yōu)秀的,那么你(母親)也應該是優(yōu)秀的。
這些幻想是建立自我價值的重要路勁,母親的回應是無比的重要,如果母親沒有回應或沒有能力回應,我們的幻想并不會破滅,而是會保留下來,壹直渴望有壹個完美的母親。
當我們無法走出完美母親的幻想,可能會采取破壞性的行為,來驗證你的假設,和父母的沖突,對他人的苛責和抱怨,對自己的不滿,甚至自殘自殺,其實是那個小嬰兒在渴望獲得母親的積極回應,TA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果我們很不幸,未能在幼兒階段獲得父母的積極回應,我們的路會比較難走,但這并不是災難性的不歸路。我們可以嘗試做自己的父母,利用在這條路上艱辛跋涉而獲得的經(jīng)驗,學會回應和照顧自己。
如果我們已經(jīng)長大,嘗試著放棄完美父母的幻想,你會繼續(xù)成長。這不是你的錯,或許也不是父母的錯,對于你來說,這就是命吧!
原作者名:陳發(fā)展
轉載來源:心理科陳博士(ID:develop0909)·
轉載原標題:放棄對完美父母的幻想,是我們真正成長的開始
授權說明:口頭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