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吳在天來源|不懂點心理學(bddpsy)朋友圈里有人說,兒童游樂場,簡直可以成為檢驗父母,是否過度焦慮擔心的地方。那些處處跟在小孩后面,各種管著叫著控制著,唯獨不讓小孩自己在游樂場里暢玩。如果看到小孩間稍有肢體接觸,便趕緊沖過去…..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全民小孩吐槽的“我媽讓你穿秋褲”等等。我們?yōu)槭裁床桓曳攀?,讓小孩自由玩耍、讓小孩自己解決問題?我們?yōu)槭裁床?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文丨吳在天來源|不懂點心理學(bddpsy)朋友圈里有人說,兒童游樂場,簡直可以成為檢驗父母,是否過度焦慮擔心的地方。那些處處跟在小孩后面,各種管著叫著控制著,唯獨不讓小孩自己在游樂場里暢玩。如果看到小孩間稍有肢體接觸,便趕緊沖過去…..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全民小孩吐槽的“我媽讓你穿秋褲”等等。我們?yōu)槭裁床桓曳攀?,讓小孩自由玩耍、讓小孩自己解決問題?我們?yōu)槭裁床?..
朋友圈里有人說,兒童游樂場,簡直可以成為檢驗父母,是否過度焦慮擔心的地方。
那些處處跟在小孩后面,各種管著叫著控制著,
如果看到小孩間稍有肢體接觸,便趕緊沖過去…..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全民小孩吐槽的“我媽讓你穿秋褲”等等。
我們?yōu)槭裁床桓曳攀?,讓小孩自由玩耍、讓小孩自己解決問題?
我們?yōu)槭裁床桓蚁嘈判『⒌挠|覺,總要是連哄帶騙地讓小孩多穿壹點呢?
我們?yōu)槭裁磿π『⑷绱私箲]和擔心?
我想起壹位朋友的故事。
朋友說他大學畢業(yè)的時候,什么也不怕,沒有擔心找不到工作,沒有擔心壹個人在陌生的城市。
朋友從小在北方長大,招聘會上被深圳壹家企業(yè)錄用。
父母只想讓他在當?shù)卣曳莨ぷ鳎谜f歹說,盡管父母不大情愿,但最后也同意了。
然而,臨近要走的那段時間,媽媽卻時不時跟他說,擔心他去了深圳會怎么樣,擔心他壹個人在外面會吃不好;又說南方人很精明,又怕他被人騙,甚至做夢都夢見兒子在喊媽媽…
朋友說,當時被老媽弄得有點不知所措了,也知道要怎么說才好。
他和媽媽說了很多次:
自己又不是叁歲小孩,懂得照顧自己。
不是出去了就不回來,只是去南方的城市工作而已,節(jié)假日都會回來。
而且讀大學的時候,也不是在同壹個城市。
再說平時也可以打電話發(fā)短信,網絡視頻什么的都很方便。
但是聽得多了,他也會生氣。而且,這氣生得很憋屈。
畢竟雖然內心很不爽,但是媽媽是在關心自己呀,我怎么能夠生氣呢…...
反正,是大寫的不爽。
我們對他人的擔心,表示你還在我心里,這樣可以讓我們之間產生鏈接,這是愛的表現(xiàn)形式。
因為這樣的擔心,不但不能產生愛的鏈接,反而會讓雙方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
所以我們常??吹降膱鼍笆牵改笓淖优?,子女卻壹肚子無名火。
有位媽媽在網上留言,說女兒差不多滿叁歲,打算送去上幼兒園,但總覺得小孩太內向膽小了。
平時在外面遇到不熟悉的人和她講話,女兒幾乎都不會開口回應,別人逗逗她想和她玩,女兒也會躲開,也曾聽到周圍的親戚朋友認為女兒膽小。
因為女兒的性格問題,她現(xiàn)在很焦慮,甚至有時候會逼女兒多和別人打交道。
盡管如此,女兒卻越來越膽小。
大部分的父母,都不大接受自己的小孩內向,這可以理解。
因為我們對外向賦予了壹定的成功的意味,外向的小孩更容易融入集體,外向的小孩更招人喜歡。
但,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小孩有些內向的時候,他們會過度擔心和焦慮,甚至會因為小孩的內向而憤怒。
它的意思是,
而小小的小孩接收到了父母投射的內容,往往會認同,并且越來越不敢活出自己真實的樣子,而越發(fā)變成了父母想象中投射過來的樣子。
所以,那位覺得小孩內向的媽媽,越是逼小孩去和別人打交道,小孩反而變得更害怕。
因為媽媽潛意識里面已經設定了壹個小孩的形象,這個小孩就是內向的,就是膽小的。我很擔心她的性格,擔心她未來的發(fā)展。
而小孩接收了媽媽的投射,如果要變得更外向的話,就必須先把自己變得更內向。
因為只有很內向的樣子,才符合媽媽逼她去改造的前提。
證嚴法師說:
如果從心理學上說,就是父母小孩之間發(fā)生了投射性認同。
小孩認同了父母的投射,并且越來越變成父母心里想象的樣子。
但是
比如我那位朋友的媽媽,當兒子要去遠方的城市工作的時候,媽媽想象得最多的是,兒子吃不好,被騙,甚至哭著喊媽媽。
這是有多慘遭遇的想象。
有個倒霉的心理定律,叫
比如生活中,你擔心早上不要睡過頭,結果今天鬧鐘不響,你擔心上班不要堵車,結果壹路紅燈。
人都很容易自戀,很容易喜歡上自己的想法,我們總傾向在外界尋找和自我設想壹致的信息。
因為這樣可以增強內心的確定性,消除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安。
父母對小孩的過度擔心,不過是把墨菲定律投射到了小孩身上,順帶滿足父母自戀的想法。
但卻讓小孩和自己,都在自我驗證中,變得更糟糕。
過度的擔心,嚴重時,父母還可能會對小孩進行過分的保護(控制)。
比如,有壹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為了緩解媽媽的擔心焦慮,所以,你得多穿點。
又比如,游樂場里,處處跟在小孩后面,各種管著叫著控制著的父母們。
父母都覺得為了小孩好,而小孩是不懂的。
即使小孩真的是不懂,過分的保護(控制)又真的能夠讓小孩從中學會照顧自己嗎?
也許,我們過分保護的,過分擔心的,不是小孩,而是自己曾被禁錮的心靈,而是壹直未曾自由的玻璃心。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正處于過度擔心的狀態(tài),不妨看看自己的擔心,是在關心小孩,還是在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你對小孩的保護,是為了保護他,還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亦或只是為了避免小孩成長的麻煩事。
如果你總是需要小孩去做些事情,才能安撫自己內心的情緒,請把自己的投射收回來,請讓小孩做自己。
如果,你的父母正在過度地擔心著你,可以嘗試告訴他們你的感受:
同時,也記得告訴自己,那不過是父母內心的投射游戲。
他們可以選擇投射,你也可以選擇不認同。
當你不再承接父母焦慮的時候,其實也對他們發(fā)出了壹種投射——
以上。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