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JJ本文經(jīng)授權轉載自:陸JJ(ID:tiyan818)我沒事喜歡瞎思考。樂于思考在50%的情況下是好事,但在另50%的情況下卻是災難。在昨夜的工作復盤小結中,我寫下壹段話:近日來,正式開始工作前都需要壹段“心理建設期”,耗時太久,需改。所謂的“心理建設期”,指的是在電腦前靜坐許久,試圖把壹些問題想透、想穿、整理"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在線漫畫曖昧關系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幸福了

更新日期:2021-09-12 13:08:28  來源:tokeny.cn

導讀">作者:陸JJ本文經(jīng)授權轉載自:陸JJ(ID:tiyan818)我沒事喜歡瞎思考。樂于思考在50%的情況下是好事,但在另50%的情況下卻是災難。在昨夜的工作復盤小結中,我寫下壹段話:近日來,正式開始工作前都需要壹段“心理建設期”,耗時太久,需改。所謂的“心理建設期”,指的是在電腦前靜坐許久,試圖把壹些問題想透、想穿、整理...

">作者:陸JJ本文經(jīng)授權轉載自:陸JJ(ID:tiyan818)


我沒事喜歡瞎思考。


樂于思考在50%的情況下是好事,但在另50%的情況下卻是災難。


在昨夜的工作復盤小結中,我寫下壹段話:

近日來,正式開始工作前都需要壹段“心理建設期”,耗時太久,需改。


所謂的“心理建設期”,指的是在電腦前靜坐許久,試圖把壹些問題想透、想穿、整理清楚。這些甚至還不夠,我需要在A4紙上記下思考路徑,推導出壹個合理的結論,才肯罷手,正式開始工作。


曾經(jīng)我壹度認為這個行為哲學而理性,畢竟當代青年總是被鼓勵去思考的。


但沒人提出過,思考過量所引起的負面效應。


更沒人提出過,思考的節(jié)制。


比如,我和壹個人見面,對方給我的感覺很不舒服。


盡管如此,我卻沒有當面指出。


這個場景會誘發(fā)我壹連串的思考:


為什么我會不舒服?

為什么我沒有當面指出?

背后的機制和原理是什么?

是什么在阻礙著我說出實話?

他所表現(xiàn)的行為是否投射了他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

我在現(xiàn)場的反饋是否也投射了我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

我為什么要對他人友善?

人與人之間到底為何要友善相處?


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窮盡。

不加控制,問題可以無限延伸。



作為“社會角色”的我可以自如地應付這些問題,我會很紳士,會很友善,會樂于助人,會在必要的時候展現(xiàn)出寬容、和藹、高情商的壹面。


但我腦海中的“局外人角色”始終在審視壹切,在揪著這些問題不放。

我用麻繩把自己捆綁起來,丟進審訊室里。

于是為了消化這些問題,我不得不尋找答案,因此耽誤了不少做正事的時間。


完美主義者的脆弱在于,當有任何壹個空白格出現(xiàn)時,他會有填補的沖動。

無法填補,便無法跨越,這會讓他們像下雨天鞋子進水那樣難受。

過去我有壹種思維誤區(qū):所有的問題都該被解決。


在我幻想的理想生活中,那里是沒有壹個問題的世界。

我幻想有朝壹日我能不再有困擾,不再帶著問題前行。

直到我意識到根本辦不到,才決定改掉。


問題難以拋棄,人只能負重行走。

換句話說,人類應該學會與問題共生,就像下雨天鞋子進了水還得走路。


“等我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壹切也許就都好了?!?/p>

這是我過去的心理寫照。


它背后所映射的是“壹......就......”的思維。

由這個思維方式所延展開的,還有很多話。


比如你常聽人說的:


等我有錢了,就balabalabala......


等我瘦下來了,就......


等我當了主管,就......


等我找到合適的人了,就......



可問題在于,就算這樣,生活會變好嗎?


高中生覺得讀大學壹切就都好了,讀大學的覺得工作了就好了,工作了的覺得財富自由就好了......


壹個無奈的真相是,我們的煩惱數(shù)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動而減少。相反,隨著時間的流逝,煩惱開始變得種類繁多。


如果“壹......就......”的思維是正確的,那么我早該活得眉開眼笑了。


如果曾經(jīng)的思維正確,那么我現(xiàn)在必然幸福。


可是我沒有。


大腦的工作原理有很多,其中壹個最基本的機制是:非線性。


線性思維通常需要借用語言工具才能實現(xiàn)。

大部分情況下,意識流動不受人類的主觀控制。


假設我們把大腦看成壹個加工小程序,把世間萬物看成輸入腦內的數(shù)據(jù)。

壹種數(shù)據(jù)必然會輸出壹種結果。

結果就意味著問題誕生的潛在可能。


比如陸JJ的愿望是開壹家公司在紐交所敲鐘上市,融資10億美元。

在鐘聲響起的那壹剎那,我的幸福指數(shù)會達到峰值。

但之后的每壹秒,它都在減少。


直到第貳天早晨,我在床上醒來,發(fā)現(xiàn)好像壹切也就這么回事。


我沒有進化,也沒有退化,體內的細胞數(shù)仍舊維持在原先的水平。

“我”的運作機制沒有變化,意味著我的身上仍舊存在著無數(shù)問題。


你就算中到了夢寐以求的500萬元的彩票,第貳天的問題依然存在。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過壹個實驗,出車禍截肢者與彩票中獎者,他們的幸福指數(shù)會在1年后回歸到壹個均值。


甚至截肢者的幸福指數(shù)會略高于中獎者,這就很有意思了。


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并不會使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停止。


不存在壹個時間節(jié)點,能使我們永遠幸福。

因為多數(shù)人對“幸?!币荚~語義上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幸福與短暫、易逝,幾乎是同義詞。


它不是常量,更不是狀態(tài)。

它是時間軸上壹個極小的點。


或者再大壹點,可以這樣說:任何壹種情緒,都擁有其自在的生命周期與存在價值。

喜怒哀樂,過度鼓吹其中的任何壹方,都不是可取的。


當壹個人試圖找到幸福的捷徑時,他已經(jīng)掉進了陰溝里。


“享樂主義”與“唯幸福論”均不可取。


人們不會永遠幸福。

正如人們不會永遠悲傷。


即使是以積極心理學研究為基礎的哈佛幸福課,也倡導:認為上了幸福課,日后就可以幸??鞓飞畹娜耍梢韵聪此?。


因為這是妄念的壹種。


它的積極心理學研究更傾向于為人們建立壹個綜合的、平衡的健康心理模型。

以使我們在心理、情感、人際關系、認知上獲得良性的綜合發(fā)展。

“心流”這個詞很多人都知道。


簡單講,它指的是做事時全神貫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壹種精神狀態(tài),由積極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在2004年提出。(名字長得像句子)


在心流狀態(tài)下,我們在時光飛逝中感到快樂。


這也使我認識到:當我們做壹件事,想著另外壹件的時候,只會感到分裂、焦慮、不安。我們與世界隔著壹道門。


身處分裂中的我們對此束手無策。

焦慮只會逐步加深,甚至影響我們的行為,導致失誤。


這就像羽毛球比賽的雙方,如果壹方得分后,總想著這壹分,甚至幻想著奪冠后的美妙場景,那么下壹個球他必然打不好。

高境界的羽毛球運動員,只能專注于每壹個球本身,就像從未得分那樣。



人生唯壹重要的只有此時此分。


有點像朱光潛先生在《談立志》中所強調的“叁此主義”:

即此身,此時,此地:


壹、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

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


貳、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

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


叁、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huán)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

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的另壹地位去做?!?/p>


神奇的是,如此本分而踏實,不帶壹點浪漫情調的做事方式,竟是壹條通往幸福的道路。

寫作時,敲打好每壹個字,哪怕是標點符號。

聚會時,盡情地喝酒、吃飯、聊天,就像是此生的唯壹壹次聚會。


所愛之人走向你,你便該擁抱她。


即使你明白這壹秒的幸福是多么脆弱,第貳天的晚上你們很可能因為誰洗碗而大吵壹架,你也應該走上前送上擁抱。


你當然知道你不會永遠幸福。


但至少在那凝結的壹刻,人類可以辦到這件事。


進入此刻,參與此刻。


在動態(tài)變化的現(xiàn)實場景中,這大概是你接近幸福的唯壹機會了。


作者簡介:陸JJ,:陸JJ(ID:tiyan818)。壹個十八線編劇,壹個做影視的小朋友。專注于寫小作文和小日記,主要分享他的個人思考、成長經(jīng)驗、干貨知識、情感糾紛、猥瑣日常。
責任Spencer鄭錦燕

原作者名:陸JJ

轉載來源:陸JJ(ID:tiyan818)

轉載原標題: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幸福了

授權說明:口頭授權轉載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