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溝通表達 > 正文
導讀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想要取得成功。但是,最后卻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取得成功。一個人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能力強、品格好、資源多、運氣好等等。一...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想要取得成功。但是,最后卻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取得成功。一個人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能力強、品格好、資源多、運氣好等等。一個人失敗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努力不夠、半途而廢、缺乏信心等。自古以來,不少人都在尋求取得成功的方法,也有不少人通過親身實踐揭示了成功的秘訣。
英國前首相威廉·皮特在孩童時期就立下雄心壯志,此生一定要成就一番偉業(yè)。從那之后,他時時刻刻記著自己的夢想,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信念。他一直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定要成為一名公正睿智的政治家。
憑著這股強烈的信念,他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目標前行。他在22歲進入國會,第二年當上了財政大臣,25歲當上了英國首相。至此,他的理想終于照進現(xiàn)實。他用自己的行動兌現(xiàn)了兒時的諾言,為世人樹立了典范。
臺塑創(chuàng)始人王永慶自小對經(jīng)商充滿興趣,立志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無奈心懷壯志的他家境貧寒,想創(chuàng)業(yè)卻沒有資金支持。于是,他決定先從小事做起。他15歲輟學之后就到一家小米店做學徒。沒多久他就用父親借來的200元本金開了一家自己的米店。
為了招攬更多的顧客,把生意做大,王永慶獨辟蹊徑,在賣米的同時把服務做到極致。他第一個把大米中的雜物清理干凈再賣給客戶,第一個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第一個先送貨再收錢,第一個幫客戶清理米缸。憑著細致的服務,王永慶的生意越來越好,掙錢越來越多,最終成為了臺灣工業(yè)界的龍頭老大,他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
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自己堅定的信念和踏實的努力,貝爾效應在他們身上都起到了作用。貝爾效應指的是一個人如果一直想著成功,成功的景象就會在內(nèi)心形成,一個人有了對成功的渴望,就會不停地努力,直到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這個概念是美國著名學者貝爾提出來的。他發(fā)現(xiàn)成功者和失敗者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有著強烈的對成功的渴望,他們善于用成功的景象激烈自己,他們從來不會懷疑自己。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就是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每個人都有改變現(xiàn)狀的力量,關鍵在于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是否有對成功的渴望。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走在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英國著名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從小就認定自己會成為偉大的作家,她也一直在朝這個目標努力。她在14歲時就寫了許多作品,但是她的父親并不看好她。父親告訴她成為作家很難,建議她放棄這條路。因為在父親看來,夏洛蒂并不具備一個作家的天賦。
現(xiàn)實也是如此,夏洛蒂千辛萬苦才寫完了一本詩集,出版后卻只賣掉了兩本。她和兩個妹妹各自寫完了一部長篇小說,但只有她的作品被出版社退回。即便如此,夏洛蒂依然沒有放棄成為一名作家的夢想,她依然筆耕不輟,孜孜不倦地努力。終于,她完成了轟動一時的長篇小說《簡·愛》奠定了自己在文壇的地位,她成功了。
一個普通的人想要取得成功,其難度可想而知。夏洛蒂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如果不夠堅定,如果她失去了信心,如果她聽取了他人的建議,如果她半途而廢,如果她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都會讓她難以取得成功。
但是,成功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難。一位在劍橋主修心理學的大學生經(jīng)常利用閑暇時間去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人不乏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些專業(yè)的權威人士和商業(yè)成功人士。他發(fā)現(xiàn),這些人在談起自己的成功時非常自然和平淡,似乎成功對他們來說是必然的事情。
于是,這位學生發(fā)現(xiàn)他在國內(nèi)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有些人故意夸大成功的艱難,最后勸退了很多人追逐自己的夢想。他在畢業(yè)時寫了一篇《成功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難》的論文,得到現(xiàn)代經(jīng)濟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的賞識,推薦給了韓國政壇領袖樸正熙。這篇論文在韓國鼓舞了許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韓國經(jīng)濟的起飛。
很多人領悟到,人世中的很多事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難,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我們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所以我們不敢嘗試,遇到一點挫折就輕易放棄,最終變得庸庸碌碌,荒廢了歲月,虛度了人生,成功也與我們漸行漸遠。
貝爾效應不僅可以用在自己身上,還可以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年齡小,心思單純,更容易受到暗示。當他們想要做某件事或者產(chǎn)生畏難情緒時,大人可以運用貝爾效應來激勵孩子。
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追根究底,對于課業(yè)方面的問題尤其固執(zhí),如果一個問題沒有得到滿意的解答,他就不會繼續(xù)做后面的題目。很多老師都用遲鈍、糊涂蟲、低能兒等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他。他屢屢在課堂上提出一些讓老師難以作答的問題,為此老師經(jīng)常向他的母親告狀,甚至還要求他轉學。
愛迪生的母親則不贊同老師的想法,她認為愛迪生比同齡的孩子都更加聰明,她堅信自己的孩子將來一定是一個具有卓越才能的人。她不僅自己對此深信不疑,還把這個信念灌輸給愛迪生,讓他從內(nèi)心里相信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母親的幫助和教導下,愛迪生對讀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博覽群書,博聞強識。愛迪生在10歲的時候開始對化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樂此不疲地做各種科學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他經(jīng)歷過多次失敗和危險,但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這為他以后的發(fā)明奠定了基礎。愛迪生最終也成為了母親描述的成功人士。
這個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追求成功也并不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要成功,自己一定要先相信自己,然后再持續(xù)不斷地努力。做到這些,也許會讓你成功的可能性變得更大。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