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中學生早戀的危害 90后花季少年為愛釀禍

更新日期:2021-08-24 11:41:47  來源:tokeny.cn

導讀導讀:北京利方心理工作室【tel:qq503496386】為您介紹中學生早戀的危害90后花季少年為愛釀禍4月24日下午3點左右,兩伙少年在杭州臨平汽車南站附近的一個弄堂里斗毆,一個16歲的少年用西瓜刀將他的“情敵”——18歲的少年捅死,而他們的決斗只是為了爭奪一個15歲的女孩子。據(jù)悉,兩位少年過去根本不認識,是這個15歲的女孩兒使他們彼此醋意大發(fā)...

導讀:北京利方心理工作室【tel:qq503496386】為您介紹中學生早戀的危害90后花季少年為愛釀禍

4月24日下午3點左右,兩伙少年在杭州臨平汽車南站附近的一個弄堂里斗毆,一個16歲的少年用西瓜刀將他的“情敵”——18歲的少年捅死,而他們的決斗只是為了爭奪一個15歲的女孩子。據(jù)悉,兩位少年過去根本不認識,是這個15歲的女孩兒使他們彼此醋意大發(fā),直到警方在一個出租房內(nèi)抓獲兇手時,這個少年還表現(xiàn)出一臉不屑的樣子,據(jù)了解,斗毆后他還坦然地給那個女孩子打去電話:“我把他給捅了,沒人再敢跟我搶你了。”當警方問他為什么不計后果時,他說:“只要他提出要求,我當然要隨時奉陪。”這種為一個女人而決斗的所謂騎士風氣,連大作家普希金都為之送命的把戲,在被歐洲淘汰了上百年之后,居然在今天的兩個中國少年之間重演了。

這不禁使我想起自己上初中的時候,也有兩伙男生因一個女孩子而大打出手,后果也是出了人命……后來上高中的時候,有兩個男生因為做值日發(fā)生沖突,放學后,其中一個在校門口等著另一個,見到后不由分說,上去就是一刀,那個同學當場斃命。這事情鬧得很大,由于未成年,那個殺人的同學勞教20年。

當時的我們都不大,正象歌中所唱:“曾經(jīng)是莽撞少年曾經(jīng)度日如年……”。然而,有一個畫面使我至今記憶猶新,就是那個少年犯的父母來到學校,在校長室那無奈的樣子。父親搖著頭,不住地嘆氣,一旁的母親早就渾身酥軟地癱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滯,滿面淚痕。那時,他們似乎什么都明白了,可什么都為時已晚。

“都是被你打的!”母親指著父親大喊,“我說過不讓你打兒子,你就是不聽,攔也攔不住,”然后向身邊的校長和老師哭訴:“你們不知道,孩子小的時候,他居然忍心把孩子綁起來用皮帶抽,打得孩子渾身是傷,大冬天還把孩子吊在門外,不給孩子穿衣服,比黃世仁還狠呀,你們不知道……”母親已經(jīng)泣不成聲。

父親只是在搖頭,“真是的,沒想到,還是沒有扳過來,從小他就不聽話,總給我惹禍,怎么打都打不過來,越打越擰,大了還有了自己的鬼主意,居然闖下這么大的禍!”

“你還說?”母親指著父親,“你打孩子還有理了,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呀?你平時就知道忙你自己的事,扔下我們娘倆,”然后轉(zhuǎn)向校領(lǐng)導,“他在鐵路上工作,平時一出門就好幾天不回家,我理解他,支持他,一個人全承擔了,可他一回來,一見到兒子,也不知道哪來那么大的火,稍不如意就是一頓暴打,打完了再走,一走又是好幾天,有時候孩子被打得無法上學,就在家里跟我說:‘媽媽,爸爸怎么總打我,是不是他根本就不喜歡我,不想要我了?’”母親越說越傷心,周圍的幾個老師也都抹起了眼淚。

年事漸長,但這個畫面仍然印在我的腦海中,所以我一看到有的父親打孩子,就特別受刺激。學習心理學之后,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咨詢經(jīng)驗,越發(fā)敏感于家庭暴力。然而,面對根深蒂固的封建教條,我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什么“不打不成器”、“棍門出孝子”、“打是疼,罵是愛”、“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里”……它們就像個千年巨石,憑我一個人,甚至再加上成百上千個心理醫(yī)生、教育專家們,都撬之不動。而且,每當我在寫這種文章的時候,居然都會招致一些人的歧意,甚至在電視臺做教育類節(jié)目的時候,有的主持人都會認為打罵孩子是對的。

兩個少年居然為一個15歲的女孩決斗,這似乎聽起來有些戲劇性,但在我看來一點兒也不奇怪。這個才上初中的女孩子有那么大的能量嗎?他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居然可以讓一群男生為之大打出手,甚至流血犧牲?

父母在為孩子點火,打罵的本身就是在為一個孩子埋下定時炸彈,雖然父母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的暴力行為申辯,可一切理由,在心理學上都是講不通的。就像一位母親為了愛孩子會逼著他多吃幾口母奶,長大后再將一塊塊肉塞到孩子嘴里,當這個孩子得了肥胖癥后,父母又開始責怪他,逼著他減肥,罵他懶惰或依賴、沒出息等等,這個孩子吃了啞巴虧,只能把無名火埋在心里,只要外界條件允許,那個定時炸彈就會爆炸,所有的怒火都會一下子爆發(fā)出來。

因此,決斗不是偶然的,為了值日而沖突也不是偶然的,它們都有因,決斗和殺人只不過是果。雖然在種因時,父母有一萬個理由說自己的動機時好的,也無法為這個無法收拾的惡果負責。有多少父母,直到孩子出事了還在為自己的行為狡辯,他們早已經(jīng)習慣于把所有的不良后果推卸在別人身上,只是為了維護自己那所謂的對與好,他們把面子看得重于一切。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