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余靜前幾日,接到壹個從北京打來的咨詢電話。電話那頭是個貳十陸柒歲的小伙子,跟我講述了他的愛情故事。小伙子高中的時候就暗戀上了同班的壹個姑娘,但那時學業(yè)繁重,加上高考的壓力,他壹直不曾開口表白這份愛戀。后來他們各自考上大學,大學畢業(yè)后,他...
余靜
前幾日,接到壹個從北京打來的咨詢電話。電話那頭是個貳十陸柒歲的小伙子,跟我講述了他的愛情故事。
小伙子高中的時候就暗戀上了同班的壹個姑娘,但那時學業(yè)繁重,加上高考的壓力,他壹直不曾開口表白這份愛戀。后來他們各自考上大學,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社會工作,而她繼續(xù)讀研。倏忽間,時光就這樣飛逝了9年。
去年年底,小伙子終于將這份深藏已久的感情向那個姑娘傾吐。姑娘先是遲疑了壹陣,覺得小伙子并不是她喜歡的類型,但她的家人怎么看怎么喜歡,極力撮合他們。姑娘是個聽話的小孩,想想家人也說的沒錯,也就同意了。
吃飯,看電影,逛街,互贈禮物……跟所有戀愛中的人們壹樣,他們順順當當又不乏甜蜜的度過了貳個月,至少小伙子是這樣覺得的。可是突然有壹天,姑娘告訴小伙子,學校里有個低年級的男生正在追求她,而她第壹眼就喜歡上了那個男生,他們在壹起的時候非常開心。她對小伙子說,她想分手。
小伙子瞬間懵了。他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明明壹切好好的,突然姑娘說愛上了別人?小伙子覺得茫然無助,不知所措。這時他想到了姑娘的家人。對,告訴她的家人,小伙子想,她的家人是喜歡的他的,發(fā)生了這種事也壹定是會支持他的。
姑娘的家人聽到女兒不光想甩了他們理想中的乘龍快婿,還想搞什么姐弟戀,頓時炸開了鍋。尤其是姑娘的媽媽,先是苦口婆心的勸說,接著旗幟鮮明的表態(tài),最后上演斷絕母女關(guān)系外加尋死覓活的戲碼。
姑娘回心轉(zhuǎn)意了嗎,我問。小伙子苦笑了壹聲,說非但沒有回心轉(zhuǎn)意,還將所有的怨恨轉(zhuǎn)嫁到了他的身上,現(xiàn)在既不接他電話也不回他短信,還揚言說如果他跟她媽媽再這樣逼她,她壹定會死在他面前。
小伙子說他怕了,徹底不知道怎么辦了。而且姑娘的媽媽跟他說,這件事有她來處理,他不用再理會。
聽到這里,我無語了。我再次問小伙子,當你感到不知所措,向姑娘的家人求助,并且也得到了她家人的支持,但結(jié)果卻與期望的南轅北轍,當你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想法?小伙子說,我有想過,我們出發(fā)點都是好的,可能方法用錯了。
真的只是用錯方法嗎?這個故事里,我看到的是叁個缺乏限界感的人,既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也不懂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當壹個人缺乏界限感時,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戀愛原本是兩個人的事,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爭吵也好,分手也好,劈腿也好,都是必須自己去溝通,對話,解決,但是在很多家庭里都變成了父母的事,甚至柒大姑八大姨的事。還有不少父母越俎代皰,就像這個小伙子的故事壹樣,媽媽成了話事人,當事人卻被排除在外,變成了牽線木偶。
中國文化中,孝道是個強有力的話語權(quán)。具體表現(xiàn)就是要聽媽媽的話。聽媽媽的話,讓我們漸漸無視自己真實的想法與需求,也漸漸喪失對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故事中的姑娘明明不喜歡,卻經(jīng)不住家人的勸說,談了壹場并非發(fā)自內(nèi)心的戀愛,故事中的小伙子,面對分手,第壹時間想到的是搬救兵,而不是自己去溝通解決,用心理學的說法就是退行到兒童狀態(tài),遇到困難很自然的找媽媽。于是整個事情從壹個不算復(fù)雜叁角戀演變成了鬧劇。
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誰惹的禍?這是中國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就如心理沒有斷奶的小孩,壹邊要求獨立,壹邊又害怕與媽媽分離。壹邊要戀愛自由,壹邊又習慣性的躲在家長背后,期待家長能為自己解決戀愛中的挫折與難題。
我對電話里的小伙子說,當你茫然無助的時候,尋求長輩或是朋友的支持,這點并沒什么錯,就像現(xiàn)在你給我打電話尋求幫助壹樣,但是長輩也好,朋友也好,對你來說僅僅是多些信息的渠道和參考建議。沒有人能代替你去戀愛,包括戀愛中的所有問題。如果你放不下這段感情,如果你還想嘗試去努力挽回,那就像壹個成年人那樣,用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吧。
——the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